《洗澡》读后感

时间:2022-05-12 10:48:5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洗澡》读后感(通用13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洗澡》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洗澡》读后感(通用13篇)

  《洗澡》读后感 篇1

  朴实,丰富,生动。

  书中对几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进行了生动描写,虽时代不同,但小集体里社会关系大抵如此。重业务不重关系的许,重关系业务能力一般但还是能随手写出七八千字的余,对工作没有大的追求但有一定实力为人随和的杜,比较典型。

  三对婚姻,对媳妇外强中干的余,对媳妇没动心的许,还有有点猥琐但又怕发妻的朱。非常有趣的是,最初拘谨不懂爱的许差点出轨,而爱占女人便宜的朱竟然害怕大字不识一个农村妻子,很好笑的一个矛盾。

  两段婚外情,开篇余差点跟美人去美国,后来许差点跟红颜知己姚相爱。但是,被利益引导的余被没人抛弃也没胆量离婚,被爱情引导的许跟姚畅谈后双方共同选择按住爱情的小火苗。余和日子是基本没有精神沟通的,而余或许也没有独立的精神,所以他会被利益引导,他就算离婚遇到的也不是爱情而是表象。这样的人其实也是害怕离婚的,而他的妻子虽然没文化却也是持家高手。许跟杜有一些精神沟通但不够多,因为许是坚持自己价值观的,杜是向往安逸生活的,所以许可以为信念不要博士,而杜随和善于处理社会关系。从这个角度上讲,许和杜更为互补,虽然许和姚惺惺相惜,但两个人都太耿太别扭了。而杜是一个宽容又能沟通的人。没有完美的爱情,势均力敌要更好一点,成为伙伴吧,敢于担当,赢得信任。

  最后,几个知识分子洗澡的场面,让我想起了姑老爷,他晚年精神分裂,自己时不时走到公安局去交代情况,这不就是洗澡的后遗症吗?这是真的!心里很难过。

  以上,关于社会关系,关于婚姻,关于婚外情,关于个人在权力面前的地位与尊严。

  《洗澡》读后感 篇2

  我是“杨绛迷”。她的著作,我几乎每本都读过,而且有好些还不止读过一遍。听张志强同学——他也是“杨绛迷”——说,杨先生又要出新书了,我非常兴奋。

  杨先生能以103岁高龄再出新作,我自然兴奋;但是,听说是《洗澡》的续作,先前的兴奋就不免降低些。我想,大约不止我一个人,也许还有很多杨先生的读者,也同样认为《洗澡》已经是一部完整的文学作品,根本没有写续作的必要。

  据杨先生《<洗澡之后>前言》说,“我特意要写姚宓和许彦成之间那份纯洁的友情,却被人这般糟蹋。假如我去世以后,有人擅写续集,我就麻烦了。现在趁我还健在,把故事结束了吧。这样呢,非但保全了这份纯洁的友情,也给读者看到一个称心如意的结局。我这部《洗澡之后》是小小一部新作,人物依旧,事情却完全不同。我把故事结束了,谁也别想再写什么续集了。”由此推测,杨先生写这部续作,大概有鉴于有人擅自为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写续作。可是令我们感到不解的,却是杨先生为何给续作取这样一个名字,因为擅自续写《围城》的人,便将他那续作命名为《围城之后》。这样一来,《围城之后》不就更容易鱼目混珠,让人以为那是钱先生的续作了吗?

  而那“称心如意的结局”,大概也不过是许彦成与姚宓“有情人终成眷属”吧。《洗澡之后》也不脱中国人所特别喜爱的大团圆的俗套,这又不免让人想起《南桃花扇》《红楼复梦》《红楼圆梦》之类的续作,而且还要揣度起它的命运来。当然,《洗澡之后》绝不会像它们一样淹没,只留下一串书名。可是,它的流传后世,很可能不是依靠它本身的文学魅力,而是杨先生的名声。杨先生是现今中国文坛上,最令人尊敬的老作家。我们自然不会对她有什么微词,但是,这部续作,却不免有“狗尾续貂”之嫌,让读者产生“有不如无”之叹。悲剧固然让我们感情沉重,而皆大欢喜的喜剧,却不免肤浅。然而,面对一部文学作品,我们宁可感情沉重,也不愿意它流于肤浅。

  话说回来,一位名人上了年纪,难免被人利用。据说,这次《洗澡之后》会以单行本与《杨绛全集》之一部分两种形式出版。这是出版社的大好商机,可以借此大赚其钱,不仅单行本销售可观,就是新版的《杨绛全集》也一定行情不错。这是无论什么人都可以预料到的。另外,等到杨绛先生百年之后,又借着“怀念杨绛先生”的名义,再出一版《杨绛全集》,或者各种单行本也很可以并行不悖地再出一版。这不仅又让我们想到钱先生《读伊索寓言》里“蚂蚁与促织”的故事。当然,现在的“蚂蚁”是不会看着“促织”饿死的,因为“促织”此时此刻“唱的歌”就可以给它带来利益,而且每年趁着“促织”过生日的时机,也还可以借“祝寿”的名义,印刷“促织”的旧作,做成精装版,表面上是给“促织”做寿礼,实际上却又可以谋些利。达尔文的“进化论”到底有些道理,就拿“蚂蚁”来说,它们不像从前一样,专等“促织”饿死后,吃它的“尸体”,而是“促织”活着的时候,吃它的名声,死后再吃它的“尸体”。

  《洗澡》读后感 篇3

  人生的路本来就曲折而坎坷,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就如那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上航行,又遇到了狂风暴雨和惊涛骇浪。103岁的杨绛先生继她的小说《洗澡》出版之后,又推出续集《洗澡之后》,真是文坛奇迹。细细品读杨绛先生描写的各种知识分子在社会大浪潮面前的各种表演,止不住在内心掀起一阵阵震颤,感慨有之,叹息有之,悲愤有之,无奈有之,愧恨也有之,百感交集,浮想联翩,一时竟然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心迹。

  细寻源头,还需要从杨绛先生的《洗澡》说起。《洗澡》不是由一个主角贯连全部的小说,而是借时代背景,写那个时期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所以这部书是个横断面:既没有史诗性的复杂结构,也没有高大全的男女主角。小说第一部写新中国不拘一格收罗的各类人才,形形色色的人物一一出场。第二部写这些人确实需要“洗澡”,需要从思想上脱胎换骨。第三部写运动中这群人各自不同的表现。“洗澡”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原因是谁都没有自觉自愿。假如说,人是有灵性、有良知的动物,那么,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炼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与禽兽无异。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呢?这部小说里,只有一两人自觉自愿地试图超拔自己。读者出于自己的喜爱,往往把他们看作主角。书中的主人公虽然同样都是知识分子,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却大相径庭,这正如地上的各种动物和植物,有的人凶残就如毒蛇猛兽,有的人温顺犹如猪马牛羊,有的人狡猾就如豺狗狐狸,有的人单纯恰似白马赤兔,有的人浑身是刺就像荆棘,有的人默默坚守恰似空谷幽兰,有的人关键时刻宁可玉碎、不求瓦全,有的人却无时无刻不在绞尽脑汁投机钻营。特别是在人人自危的大风大浪面前,人内心深处的东西更是显露无遗。也正是在每个人都在挣扎,每个人都处于最艰难最危险的时刻,才最能看出人的本来面目和品质。有人说,人与人最根本的区别,不是金钱,不是权利,不是才貌,而是人的品质和灵魂。杨绛先生就是用小说的形式诠释了人内心深处的品质和层层掩饰之下的灵魂。有的人虽然文弱,但内心很高尚;有的人表面很光鲜,内心却很肮脏。有的人在最艰难最卑微的时刻却不出卖自己的灵魂;有的人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却不惜牺牲别人的利益。有的人看上去很迂腐,其实却在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有的人看上去很灵活,其实内心里却根本没有道德和信仰。小说既塑造了姚宓、许彦成这样清高真诚善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美好形象,也描写了像余楠、施妮娜这些既庸俗又龌龊的丑恶面目。描写的是柴米油盐、衣食住行,表现的却是人们处世为人的内心。

  滚滚红尘,漫漫人生。形形色色的人们经历了一次次的灵魂洗礼,有的人堕入世俗的海洋,有的'人升华至蔚蓝的天空,有的人成为尘埃污泥,有的人却化为洁白的莲花。《洗澡之后》描写了一对对知识分子在历经磨难之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看似有些俗套,其实表现了作者对人生旅程的美好祝愿。杨绛先生用她那机智幽默朴实无华的彩笔,从尘世的山谷为我们描绘出一朵朵美丽的善良之花,为我们送来一阵阵清幽的书香,既沁人心脾,又滋润心灵,让我们不知不觉在书香里怡然自得,潜移默化地将我们的心灵上的灰尘拂去,净化着我们的周围,温暖着我们的内心。

  读完《洗澡之后》,我仿佛在走了很远很远的道路之后,蓦然回首,突然发现,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原来被杨绛先生种上了一池莲藕,在经过了得失成败、荣辱沉浮之后,已经悄然盛开了一朵朵洁白而纯净的莲花。即使这莲花没有很多,哪怕只有一朵,甚至只有一瓣,也散发着淡淡的芳香。

  《洗澡》读后感 篇4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杨绛先生的《洗澡》,一直没时间拜读。这两天把自己憋在小屋子里,静静地看完了这本书。

  全书的背景是在新中国刚成立那会,百废待兴,一群知识分子围绕着文学研究聚在一起。这群知识分子里,有丁宝桂这种老学究,有凡事为自己利益斤斤计较的余楠,也有因为父亲去世而放弃学业的姚宓,给别人写学位论文自己却没有学位的“留洋博士”朱千里,一身正气,好打抱不平的罗厚,还有放弃国外优渥待遇,一心回来建设祖国的许彦成以及追随他来的丽琳等等。总之是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

  全书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三部分是高潮,前两部分是铺垫。小说主要情节推动、人物性格、思想的刻画主要是通过对话来展现。于我而言,整本书最吸引我的就是姚宓和许彦成的朦胧感情线,还有就是“三反”运动来时倒逼知识分子做思想“洗澡”的部分。

  姚宓本是大家闺秀,后来遭遇家庭变故后,从学校退学,做了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她虽没有学位,但看书极多,也极有才,后来在大家的推荐下,担任了文学社的研究员。也曾有一个想要霸占她,劝她放弃生病母亲的未婚夫,被姚宓果断拒绝了。遇到许彦成时,她就觉得两人好像有说不完的话,“似是有五百年的交情,认识了好几辈子似的”。看书时,书上也突的多了一个影子,一直挥之不去。

  许彦成一开始只把姚宓当朋友,只是觉得聊得来,便总喜欢往姚家走走。直到有一次他邀请姚宓去游香山,才发现自己好像是喜欢上姚宓了,吓得自己急出汗。看到姚宓和罗厚一起出去,彦成便觉得“心肉绞痛”,想起余楠那句话“爱情就是占有”。

  杨绛先生把许姚两人的感情写得很高雅,“发乎情,止乎礼仪”。毕竟许彦成已经有了妻子,姚宓无论如何都不愿意伤害到丽琳。

  到了最后,“洗澡”运动结束后,两人即将被分配到不同地方,许彦成和妻子丽琳去姚家赴宴。杨绛先生这里细节描写极精彩。

  他们俩并肩走向门口,彦成觉得他们中间隔着一道铁墙。姚宓开了走廊的灯,开了大门。

  彦成凄然说:“你的话,我句句都记得。”

  姚宓没有回答。她低垂的睫毛里,流下两道细泪。背着昏暗的灯光隐约可见。她紧抿着嘴点了点头,想说什么,没说出来,等彦成出门,就缓缓把门关了。

  彦成急急走了几步,又退回来。他想说什么?他是要说:“快把眼泪擦了?”可是,这还用他说吗?她不过以为背着灯光,不会给他看见;以为紧紧抿住嘴,就能把眼泪抿住。彦成在门口站了一会儿,然后绕远道回家。

  姚宓在门里,虽然隔着厚厚的木门,却好像分明看见彦成逃跑也似的急走几步,又缩回来,低头站在门前,好像想敲门进来,然后又朝反对反向走了。她听着他的脚声一步步远去,料想是故意绕着远道回家的。

  这一部分描写,差点看哭我。分明是爱地真切,却也不得不保持克制;分明是很在乎,却也装作若无其事;分明是很舍不得,却又无可奈何。让人看了既揪心又心疼。

  最后一部分的思想“洗澡”,是小说的高潮。本来思想“百花齐放”,知识分子以“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为傲,但是运动一来,就由不得你了。人人自危,以近乎苛刻的标准检讨自己所谓的思想毒瘤。也出现女儿检举自己父亲的“大公”之举。

  杨绛先生借许彦成之口表达了那时知识分子的心声:我只为爱国,所以爱党。因为共产党救了中国。不求名,不求利,不肯做应声虫,不肯拍马屁,不肯说假话。我认为知识分子应当带头改造自我。知识分子不改造思想,中国就没有希望。我只是不赞成说空话。为人好,只是作风好,不算什么;发言好,才是表现好,重在表现。我不服气的就在这点。”

  写到思想“洗澡“后,全书就戛然而止了。悲剧之后,还有更大的悲剧。杨绛先生是过来人,她自己的女婿也在后来的运动中丧生。

  《洗澡》读后感 篇5

  失群的马儿,即使能单闯广袤草原也是孤独的;落伍的鹰儿,即使能独飞万里天空也是寂寞的;隐居的智者,即使知天文晓地理也是空虚的。

  动物都尚且需要依靠一个群体,人作为万灵之长,群居动物,又何尝不需要?不过一个群体之中的个体若是不能相互理解,那便又是极其可悲的。

  近代作家杨绛笔下,俗气的“标准美人”和才情学识俱佳的许彦成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亲,两人一直过着“相敬如宾”的生活,令别人羡慕不已。然而就像玛格丽特米切尔说的一样,“驴子就是驴子,戴上马鞍也是驴子。”他们披着“模范夫妻”的羊皮,过着相互折磨的日子。好在杨绛手下留情,让杜丽琳遇到了叶丹,文秀书生用一身正气抱得美人归,与此同时,许彦成也算是逃离苦海。姚宓苦心撮合小李和罗厚,最终也颇有成果,成就了一段纯洁的爱情,当然最重要的是把自己从芸芸众口中解放了出来,顺理成章地和许彦成长相厮守,至真至纯的爱,犹如葡萄美酒一样,香醇,甘甜,不是躯体的欲望,而是灵魂的结合,一颦一笑之中皆有“心有灵犀一点通”之意。

  杨绛善良,笔下主人公皆为知书达理之辈,这才有情人终成圈属。

  泰戈尔曾经说过,“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我觉得不然,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你明知道我爱你,却无动于衷。

  小时候,不知道多少次犯事,妈妈总是呵斥我,也许是反感她一身的家长派头吧,也许是比较享受和家长对着干的乐趣吧,总喜欢引经据典反驳她,然后就是漫长的冷战期,然而不知道为什么,每一次吵架,不论是我的错还是妈妈的错,最后主动言和的总不是我,一开始我很天真的以为,我真的都是对的,后来发现,这不过是无稽之谈。

  那一夜除夕,名为饭后散步,实为忍不住客人的烟酒之气,归路途中,面前突然窜出一只小猫,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不管不顾的往河里冲,然而想爬上来时却又乏力,只能吸附在河床上。我生性爱猫,于是没有多想,便解下腰带和鞋带绑在一起,希望小猫能抓住,然后我就可以顺利把它拉上来。谁知这救命的绳子才碰到它,这小家伙便一惊,结果又掉下了河。我甚为恼火,但是也没有放弃,脱了鞋子,找了个还算干净的地方放下手机,就跳下了河,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我爸爸把我的游泳技术训练的不错,尽管这不安分的家伙不停地抓我挠我,我还是把它给弄了上来。

  去找到马群,策马奔腾,享受人世繁华;寻得群鹰,展翅高飞,彰显雄心壮志;觅得明主,出谋划策,建立丰功伟业。

  那一刻,带着一身的伤,我明白了很多,很多,就像悬崖勒马一样……

  《洗澡》读后感 篇6

  也许是听到很多读者议论许彦成与姚宓的关系,所以杨绛老人时隔多年,在百岁高龄之际写下了《洗澡》的续作,给故事一个交代,这也避免了读者无限的遐想。续作不仅保全了许彦成和姚宓之间纯洁的友情,还让作为读者的我们看到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撇开书本内容不谈,单就老人治学严谨这一点来看,她是令人敬佩的。

  续作读起来很有趣,让人想要一口气读到底看到故事的结局,但老人写书的心境变了,为了交代而作续集,致使内容终究有些不尽人意。许彦成与杜丽琳散了宴席,俩人都如释重负,他们从一开始就不是上天注定的一对,之所以成为夫妻,仅仅是为了堵住父母催婚的嘴脸。好在二人最后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不再将就度过余生--杜丽琳遇见了让自己心动的如意郎君叶丹,许彦成也能够放下包袱大大方方地追求姚宓。但话又说回来,结局虽好,过程却忍不住要吐槽一番。二人草草结婚诞下一女,这是对自己也是对女儿的不负责任,好在伯母膝下无子嗣,将小丽认作干女儿,二人亲如母女,不然我真是替小丽难过。不过这也警示我们,在感情的世界不能将就,真正的另一半注定是情投意合、思想观点趋于一致的人。

  再说说姚宓,作为书香门第的后人,知书达理,惹人喜爱,并且知其为知其不可为,当发现自己喜欢上已有家庭的许彦成,能够将感情放在心底,不去打扰他人的婚姻,这是道德使然。但许杜二人的离婚使她埋在心里的感情种子再次发芽,她最终接受了许彦成的求婚。读书笔记对于一直仗义帮助她的发小罗厚,姚宓做了一次媒婆,为其介绍了性格活泼、饱读诗书的李家小姐,罗李二人初次见面便生出情愫,罗厚也深得李家父母的喜爱(俊男与才女看来一直是标配啊)。

  故事的最后,许彦成与姚宓成婚、杜丽琳与叶丹相爱,罗厚也与李家小姐订婚,结局还算完满。作为读者的我,浅谈了些体会,但结局既是老人的意思,我也就不再赘述了!

  《洗澡》读后感 篇7

  《洗澡》是杨绛先生的长篇小说,似乎没有《我们仨》的知名度高,但真的完全展现了先生深厚的语言功底。文风辛辣幽默,各种暗喻讽刺,一针见血,让人一边发笑一边拍手叫好,越读越入迷。

  一开始以为自私吝啬的余楠是主角,谁知只是以他为引子,后面各路“神仙”悉数登场,一个比一个鲜活有趣。余楠的妻子宛英是我目前看过的最讨人喜欢的旧式女子。她传统却不闭塞,通俗点说就是心大又不傻。一般情况下,旧时的妻子知道丈夫出轨后,要么一哭二闹三上吊逼迫丈夫与小三断绝往来,要么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隐忍着过日子眼泪往肚子里吞。可她一点也不憋屈,不哭不闹,没用多长时间不仅想通了还做好了被丈夫抛弃后的打算。但是后来丈夫被小三抛弃了走不成了,她反而感到失望,让人哭笑不得。余楠以为自己聪明,宛英好糊弄,但其实宛英心里跟明镜似的,早就看透了他的虚伪。后来还暗中帮姚宓,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哈哈。我记得有人说过一句话,大概的意思是:“鉴定一部作品的优劣,最基本的评判标准是——作品里好人的上限和坏人的下限。”我非常赞同。人性本来就是复杂的多面的,但很多编剧往往把主角写得正义凛然洁白无瑕又傻又天真,而把坏人写得十恶不赦禽兽不如坏得没下限,这样就背离了人性,很不真实了。《洗澡》里面的人物,个个都很真实。他们的心理活动描写得很细腻,读者可以将心比心,站在他们的角度看问题。每个人物有各自的闪光点又自然地存在着人性恶的一面。比如,我很欣赏姚宓的孤傲清高,坚强独立,她说:“不能公然做的事,暗地里也不做。”但转眼她就和有妇之夫许彦成暧昧不清,气得我直想扇她耳光。我很心疼“标准美人”丽琳,嫁错了人,在没有爱情的婚姻里唱着独角戏。我想起了《围城》里孙柔嘉和方鸿渐失败的婚姻,得出了一个结论:感动不是爱情。一时感动促成的关系薄得像蝉翼,等他遇到他喜欢的人,你的付出就显得很廉价了,他会毫不犹豫追求他喜欢的人,跟你说声对不起并让你心疼得死去活来之外,并不能用什么报答你。

  书中人物的外貌描写是很新奇有趣的,比如罗厚的“十点眉”,还有把丑女人打趣成“俊俏的河马”。人物的神态描写绝了,很佩服先生能用如此平实的语言描写得那么传神,一下就反映了人物的心理状态。知识分子自我检讨那段让读者回到了那个疯狂又压抑的时代,理性几乎是不存在的。故事的最后,知识分子被磨平了棱角,去到各自的新的工作岗位。一群人聚了,又散了。

  《洗澡》读后感 篇8

  书名虽为《洗澡》,而实际对于“洗澡”的描述只占全书的大部分,前面都是对后面的洗澡的铺垫。从开始的各个人物依次的引出,人物矛盾的挨个呈现,到姚宓与彦成的恋情的揭露到了一个小高潮,正在不知他们将如何继续处下去的时候,接来全文的高潮——“三反”的开始,打断了这个揪人心肠的故事,也从而将注意点引到另一个更加激化的矛盾,也正是从这个大的矛盾,反映出了人性的本质。书中对于各个人物性格的刻画,惟妙惟肖,罗厚的敢作敢当、仗义而为,敏的小心算计、伶牙俐齿,姚宓的少年老成、待人真诚,彦成的憨厚固执、谦虚负责,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余楠,这个全书第一个出现的人物,贯穿始终,他是个典型的投机主义者,抠门儿、计较,爱占小便宜,生性多疑,爱拉小帮派,他的“神童”智慧,全都体现在他的吹嘘拍马和算计他人上面,他毫无真才实学,却骄傲自大,他追名逐利的劲头比他做研究的劲头大何止千百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然而最终胜利的却总是他这种人。

  对于这种人,起初是鄙视,然后是愤怒,最后看到他临了争来的一百斤米的时候,是可怜,他这一生都在为这种虚名,这种小利而绞尽脑汁、献丑表演,完全无法看到外面的花花世界,着实可悲。

  《洗澡》读后感 篇9

  断断续续终于读完了杨绛先生的《洗澡》,记录些零星感触,权作笔记。

  读之前只知道《洗澡》是一部描写解放后知识分子经受思想改造的书,至于人物、故事一概不知,所以初读以为余楠、宛英是故事的主角,可随着余楠无奈之下举家北上,各形各色的人物在鹅脖子胡同的“文学研究社”汇聚、纠葛,我才发现,故事或许没有主角,有的只是一组群像。不过正因为这一概不知,读来反而颇有兴味——一种主观猜测与既定事实之间相互较量的趣味。所以呢,有时读书不妨跳过各种书评与简介,或许更能读出自我。

  先生在《洗澡》出版后,因为某些读者的误解,坚持写出了《洗澡》的续篇《洗澡之后》,为的就是“不想姚宓和许彦成之间那份纯洁的友情,被人这般糟蹋”。可见先生对于姚宓和许彦成是有着偏爱的。之所以用“偏爱”一词,是因为所有的人物中,最吸引我的并非姚宓、许彦成,所以觉得先生在文字中对他们给予的关照多了。相照余楠、朱千里、丁宝桂,许彦成身上是有许多优点,比如怀着一腔赤诚归国,潜心学术,不搞政治争斗,待人和善,可是这也掩盖不了他对待感情的自私懦弱。很多人认为姚宓和许彦成是真爱,是“灵魂伴侣”,我不否认他们在精神志趣方面的契合,可是我看不上许彦成对妻子杜丽琳的态度。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忍无可忍的时候想到离婚,还是希望妻子先说出口。在与姚宓的感情中,也是姚宓更有主见些。

  那所有的群像中,最吸引我的是哪个呢?

  答案并不单一。

  所有的女性中,我最欣赏余楠的妻子宛英。因为姚宓一次无心的帮助,她便真心实意的感激帮助姚家母女;对于丈夫的种种黑历史,她看破不说破,却也不再对他抱任何希望。她有自己的积蓄、朋友,即便失去丈夫,依旧可以谋生。宛英虽不是知识分子,但我觉她比某些知识分子活的清醒明白、真诚通透。

  我同情许彦成的妻子杜丽琳。故事的开始,许彦成对她就只有感激,没有爱意,但她还是耍了心机嫁给他,“如偿所愿”。倘若没有归国,没有姚宓,或许他们可以一生相伴,客客气气,还会被赞几声“神仙眷属”“贤伉俪”。可是许彦成碰到了姚宓,“灵魂伴侣”面前,源自感激与计谋的婚姻岌岌可危。许彦成为了真正的爱情想要离婚,却又自私地想要杜丽琳先说出口时,我多么希望她潇洒地成全他们,也成全自己。可惜她没有。但我理解她,毕竟已倾注了那么多赌注,怎会甘心输得分文不剩?我终究是带了自己的思维去臆断了。据说《洗澡之后》里,杨先生安排杜丽琳遇到真爱,提出离婚。之后许彦成才和姚宓结了婚,这样的圆满结局依旧看得出先生的偏爱——你看,是杜丽琳先幸福了,我们才敢幸福的。“我们没有对不起任何人。我们没有向下,我们纵然分离,但也坚持着向上攀登,没有往下滑。”可倘若映入现实,又有多少圆满呢?

  所有的年轻人里,我最喜欢罗厚。从一开始的某个人名,到后来十点十分的眉毛,再到后来他对姚宓所说的那段话,罗厚的形象在我心中逐渐丰满,他像热忱直爽、仗义执言的邻家大哥,一直尽量护姚宓周全。我想他是喜欢姚宓的,可不一定爱姚宓,不然他不会说等他们结婚,由他来成全姚宓和许彦成。我想喜欢才会纵容,爱应该想要占有吧。我不知道《洗澡之后》里,先生给了罗厚怎样的结局,但我愿他找到那个“粗粗壮壮,能和他打架的夫人”。

  而所有的知识分子里,我最欣赏朱千里。朱千里并非完人,比起许彦成,他有各种明显的不足,可是几个知识分子的“洗澡”中,只有他让我看到了知识分子该有的那种“痴傻”。“你们连真假都分不清,叫我怎么说呢?”是呢,群众追求的真实是一纸文凭、一张证书,是客观的存在,朱先生所坚持的真实是知识的占有、思想的自由,是主观的感受,几千年来的哲学命题又怎能在一场闹哄哄的“洗澡”中说清呢?倘若真的说得清,那就不是“洗澡”而是“布道”了。

  开始时我讨厌余楠,觉得他投机取巧,心机深重,自私钻营,可后来看到他在“洗澡”运动中的遭遇,却也生了几丝同情。余楠似乎是杨先生用来进行说教的一个人物:营营碌碌一场,终究抵不过命运的捉弄。

  之前好友读完《洗澡》后,曾说我像姚宓。读的过程中免不了反躬自省,思考自己究竟哪里像姚宓。对于姚宓,我的羡慕多于喜爱。她出场时在吃生活的苦头,可始终有人肯护她周全;她有开明睿智的母亲,有真诚相助的朋友、恋人。很多人肯帮助她,说明她是个被人喜爱的善良的人。但我不欣赏她做谁的“方芳”,背上道德的枷锁。我想,我不像她。

  大学时看《士兵突击》,讨厌成才,也讨厌许三多。我喜欢高城,佩服袁朗。多年以后,经过生活的打磨与浸染,我渐渐理解了成才,对于许三多也只剩下佩服。但我知道,我成不了许三多,也成不了高城、袁朗。欣赏与喜欢并不意味着你就会成为那样的人,想要与得到之间还需要做到,而我所能做到的只是仰望着他们的高度,提醒自己,如果成不了许三多,尽量像高城那样,眼睛看得到黑暗,心却始终向着阳光吧。

  或许这就是文学、影视作品的意义所在吧——借由你的情感好恶看清自己的内心,努力让自己成为自己认可的样子。

  《洗澡》读后感 篇10

  与作者杨绛的相逢竟是因为别人写给她的自传,在书中多次提到了《洗澡》这本书,于是我就拿来了阅读。

  正如这本书的前言所说,这本书中,没有一个特定的主角,一开场是余楠的风流之事,不过余楠也仅仅只是风流,并没有做出更加出格的事,不过这也更符合他的性格人设,懦弱,胆小,怕事。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姚謇的女儿,姚宓,我觉得多多少少都有作者杨绛自己的影子,姚宓,才华横溢,但因为父亲死的早,家庭负担不起昂贵的学费,所以成为了图书馆的小小管理员,后来也就才是文学研究社的小小助手,但她并没有像其他知识分子的纷纷扰扰,嗜书如命,平静淡雅,感觉和杨绛本身很像。

  而与她有唯一感情线的是许彦成,一个可以说也是知识分子中的特例,并没有说与官场格格不入,但是很有自己的特色,也很有自己的主张,在知识分子面临政治“洗澡”的时候,他说,因为身处资本主义这个时代,所以知识分子必定是学习资本主义的,而走这条路,并不是他们知识分子可以控制的。我非常同意他的观点,因为身处某个时代,所以必定沾上这个时代的特征,或是腐朽,或是先进,想要彻头彻底的改变谈何容易,所以很多事情,不要想着去改变,而是想着如何去不被改变,可能有这种想法也是因为自己并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吧。

  为什么姚宓会喜欢许彦成,或许就是因为他的与众不同吧,但可惜的是许彦成已经结婚了,但庆幸的是我也曾在许彦成身上看见了一个懵懵懂懂少年的模样,曾经莽撞着想要离婚,懵懂的憧憬着爱情,但他已经结婚了,两情虽然相悦,但他也已经结婚了,在封建社会,结婚就代表着相守一辈子,并不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的想要离婚就可以离婚,以前家庭背负着太多使命,包含了太多意义,但并不是说现在家庭就不重要。

  我想这也是姚宓与许彦成无奈而又可惜之处,确幸的是小说总是这么美好,当不了相守一辈子的人,变成了可以陪伴一辈子的朋友,姚宓和许彦成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为什么会喜欢姚宓,或许是她的爱情让我憧憬,或许是她的亲情让我羡慕,虽然她的父亲很早就离开了她,但她有一个可以领悟她一举一动的母亲,正如我自己本人,我的母亲在我四岁的时候就离开了我,我的父亲一直养育着我,虽然他没有母亲一般的细腻,但他一直用他大山中唯一的温情,爱我,疼我,或许没有我的父亲,我并不会生活的如此积极,因为也看过很多,因为家庭的改变而使孩子的性格,品质发生很大改变的事例,不能说对我自己一点影响都没有,但我真的很庆幸我的父亲如此爱我,疼我,我很爱我的父亲,正如姚宓可以为了她的母亲而与她的未婚夫分手。

  《洗澡》读后感 篇11

  读完瞬间,有点淡淡的难受,但又挺满意的。

  许彦成和姚宓的分离,让我感觉到的只是淡淡的难受,可能是因为其实在前面他们就已经透露出来认命的迹象吧,并且这两位的性格也是顶温和的,在倒数第三面姚太太说的一番话让我更加坚信了这个感受。“哪里都是一样,“莫安排”。”当时还有点奇怪,为什么,莫安排要加引号,后面到最后姚宓猜想妈妈已经猜到这件事的时候也给了我点线索,或许就是暗说她和许彦成吧。并且在许彦成接受洗澡的期间他对杜丽琳说的那番“牢骚”,或许也可以感受出他的态度了吧…

  所以,只是有点淡淡的伤心和遗憾,毕竟姚宓抿嘴偷哭和彦成想退回来叫姚宓擦眼泪但有退回去的那个场景真的很动人。不得不说杨绛先生的人物形象刻画的真的很深入人心,正是因为前面彦成和姚宓的形象深入人心,才能在这最后一刻感到万分的共情吧

  最后的一点小转折也让人不禁称奇:

  比如杜丽琳在知道许彦成和姚宓心心相印的情况下,在最后一刻提早离开留一点时间给他们,又比如突然给出一点姚太太知道姚宓和许彦成之间的一点事…

  但感觉最后的结局也挺让人满意的,姚宓终于可以有机会去学习专业赚个名正言顺了,许彦成和杜丽琳也去了一个好学校当老师,最最最最最好奇的是,罗厚居然真的报了和姚宓一样的工作,他们在一个读书馆工作!

  《洗澡》读后感 篇12

  洗澡的本意是用水洗去身体的污垢。先生的小说洗澡,是洗去心灵的污垢,书里满满的讽刺意味。中国人历来推崇读书人的风骨气节,视他们为国之重器,担负国家兴盛的责任。先生的犀利描绘下,文人的众生相表露无遗。脉脉温情描写姚宓与许彦成发乎情止乎礼的爱恋。姚宓是清冷理性坚强自信的美好化身,吸引着正直有担当彦成。因为彦成的已婚身份,他们的爱恋注定不被祝福,隐忍的他们最大胆的一场是香山之约,两人的自我控制没能成行。洞察一切的彦成夫人丽琳放下自尊,聪明的处理婚姻危机,彦成,姚宓最后的擦身而过,保全了家庭完整。对三人而言也算好的结局吧。洗澡的高潮在于夸张的自曝其丑。抛开当权者的初衷,在怀疑一切的年代,知识分子对专权的屈服,放下自尊任人践踏侮辱。

  人人自危,人是不能有隐私,还要满足看客们的窥伺心理。看客们无疑是聪明的,他们对肮脏的人点到为止,让这些人能交代出更多不为人知的一面,看客可以得到更多黑资料黑历史。余楠,朱千里之流为了表明自己是肮脏的,需要洗澡的人夸大其词,争先恐后把莫须有之名揽上身。连一百零一个情人都交代出来啦,看到这忍不住笑了,但也知道那是又真实又残忍的。这些知识分子懂那么多道理,却过不好自己的一生。不由自主的担心,他们在以后各种运动中的命运。

  《洗澡》读后感 篇13

  前两天刚看了芳华,再看别的难免心里经常往一处去想。

  杨绛先生这本书同样讲处于一个特殊时期的年轻人,但跟三体等很多同时代背景的作品不一样的是几乎没有任何血淋淋的过激的剧情,也没有煽情逼着人“哭,都给我哭”,而只是等闲待之,基调可以说是非常简单和轻松了。不知道为什么看的时候虽然偶尔紧张,替书中人捏一把汗,但是总的读下来心里是快乐的,很爽。芳华从头隐藏在平静表面下,中后期爆发的压抑和悲凉在洗澡里也没有寻得丝毫。

  我读完只感觉更了解杨绛老师这个人了。她是相信世间有希望和美好的,也是打算把这种美好的感觉带给别人的。她的内心非常满足,圆润,宁和,平静,她压根不打算向谁控诉什么,甚至是想告诉大家在那个年代也有很多年轻人可以度过较之今日更加充实美好的青年时光和有一个很好的前程。她不批评任何人,只是轻轻松松的讲述,俏皮的开开玩笑,而据说这部作品是写于她的晚年时期。很震惊。

  我想,这大概才是真正的所谓“少女感”吧。

【《洗澡》读后感(通用13篇)】相关文章:

小兔洗澡作文通用5篇02-24

洗澡英语作文03-26

洗澡日记范文9篇04-03

雪人洗澡作文2篇04-14

给甜甜洗澡650字03-10

小兔洗澡作文2篇02-08

小兔洗澡作文(5篇)02-22

洗澡日记范文合集6篇05-11

准妈妈洗澡的安全守则12-04

洗澡作文400字三篇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