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香温席的读后感

时间:2020-12-23 10:20:0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黄香温席的读后感

黄香温席的读后感1

  今天,我看了《黄香温席》的故事,被与我同龄的小黄香的懂事、孝顺深深感动了。

黄香温席的读后感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黄香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他和父亲相依为命。他看到父亲成天那么辛劳,就特别难受,一心想为父亲分担一些。夏天,他为父亲扇扇子;冬天,他为父亲温席。在漫漫长冬里,他坚持用自己的体温,温暖着父亲的被窝,让劳累了一天的父亲能睡上一个安稳觉。大家都夸黄香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黄香才九岁,就能如此孝顺,真是个善良的孩子啊!我也要像黄香一样孝顺父母,孝顺长辈。我要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让长辈多操心。我可以自己洗衣服、盛饭、整理房间,还要帮长辈做一些家务活,给长辈盛饭、捶背、洗脚等。长辈们最希望看到我能用心学习,为自己的将来负责。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好好表现自己,在各方面都能争取优秀,在完成好学习任务的同时,要争当“三好学生”。这样,爸爸妈妈一定会为我高兴、为我骄傲的。

黄香温席的读后感2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道德观念的特色体现。在古代的孝子故事中,固然存在不少迷信与愚孝的成分,但其中的孝心实质值得我们细细体会。孝道不是通过金钱和功名来体现的,孝是一种精神,孝是一种行动,只要能在心里为父母亲人留一席位置,只要真心实意地为他们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小事,就足够了。

  东汉时有个人,姓黄名香,以孝出名。黄香年少时就博通经典,善写文章。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黄香曾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文章。在他九岁的时候,母亲便病故了。小黄香伤心欲绝,为母守了三年孝。虽然年少,但他已深深懂得孝的道理。黄香每天都非常思念去世的母亲,常潸然泪下。之后,黄香便把全部的孝心都倾注到父亲身上。三伏盛夏,酷热难当。每天只要吃过晚餐,就可以看到邻居们搬出椅子,坐在屋外乘凉聊天。但在人群中却永远找不到黄香的影子。原来细心的小黄香担心劳累一天的父亲因天气太热,睡不好觉,正拿着扇子在床边扇枕席。左手扇累了,换右手,就这样交替往复,一直扇到席子暑气全消,黄香才会去请父亲上床睡觉。一夜、两夜,整整一个夏天都是如此。隆冬来临,每到晚上整个屋子就冷得像冰窖一般。但是孝顺的黄香仍然有办法让父亲每天晚上睡得舒舒服服。只要天一黑,黄香就会钻进父亲冰冷的被窝里,用自己的身体温暖被子,然后再请父亲去睡,这样一来,父亲就可以免受寒冷之苦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黄香“扇枕温衾”的孝行,就被广泛流传开了。父母不计一切辛劳,只希望孩子能在安全、温暖中茁壮成长,爱护子女情深至极。那么子女要用什么来回馈父母呢?现代社会科技发达,物质丰裕,我们不需要再像黄香那样扇席暖床了。但他孝敬父母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当夏天夜晚来临时,我们是否想到早早地开启冷风让父母的房间变得凉爽?冬天到来时,我们是否想到开启暖气让父母感到丝丝暖意?仅仅需要一个小小的举动,父母就会因为子女的细心关爱而倍感欣慰。行孝是天下所有子女应尽的义务。当父母渐渐走进花甲之年时,更需要精神上的关爱,我们要以黄香为榜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让父母感受到亲情的暖意。

黄香温席的读后感3

  《黄香温席》讲的是一个叫黄香的孩子的故事。黄香的母亲死了,他与父亲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辛苦。黄香非常孝顺父亲,看到父亲的操劳,很心疼爸爸,总是找一些机会帮父亲做家务活。每天放学回家,小伙伴都出去玩,黄香却一个人在家里劈柴做饭,以减轻爸爸的负担。

  一个9岁的孩童就知道孝顺父亲,体谅爸爸的辛劳,还用自己温暖的身体为爸爸焐暖被窝,而自己却被冰冷的床冻得全身颤抖,虽然是这样但他仍然坚持下去。如果我们对待自己的父母只是在礼节上做的很好,而内心缺乏敬意的话,是算不上有孝心的。小黄香感激父亲的生养之恩,心疼父亲的工作辛苦,真心诚意地为父亲做力所能及的事。我们要向他学习,因为这样才是真正的孝敬父母。

  读完《黄香温席》我很敬佩黄香,又觉得很惭愧。我之所以敬佩黄香是因为黄香小小年纪就知道孝敬父母,为父亲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惭愧的是我长这么大了还不如小黄香呢,不仅不知道帮父母减轻负担,还经常惹祸让他们为我担心。他们不在家,走时家里干干净净,可回来时家里已经一片狼藉,还得重新收拾,我真是太不懂事了。

  读完这篇故事,我知道了做子女的,侍奉父母要尽心经历,因为每一个人的.成长都凝聚着父母的心血与艰辛。

黄香温席的读后感4

  《国学经典》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书中《黄香温席》这个故事最令人感动。

  这个故事讲述了黄香小时候生活艰辛。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他对父亲更加关心。冬夜里,天气很冷,为了让疲倦的父亲好好休息,黄香利用体温帮爸爸暖被窝。这件事传开了,街坊邻居无人不夸奖黄香。夏天到了,天气炎热,蚊蝇很多。大家都在院里乘凉,而黄香在屋里用扇子扇走蚊虫,使父亲睡好点。长大后,黄香被人们推举当地方官,在他的领导下,家乡的日子越来越好。

  这个故事中,我最喜欢主人公黄香,如此小的年纪就这么懂事、孝顺,真是难得。我喜欢故事里的一句话:黄香用自己孝顺的心,暖了父亲的心。我想对黄香说:“您这么孝顺父母,又刻苦读书,怪不得人们会推举您当地方官。我要向您学习。”

  三字经里有这么一句话: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然。意思是黄香九岁时能给父亲温席。孝敬双亲是每个人应该做的。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上有花木兰替父从军,下有黄香帮父温席。这些孝顺父母的人值得称赞。

  黄香孝顺父母的故事流传至今,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我要向黄香学习,学习他的孝顺父母,学习他的刻苦读书的精神。

黄香温席的读后感5

  俗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早晨,天气格外的凉爽,我早早地起床了,心想:这个时候是记忆最好的阶段,我一定要在这段时间里,学习许许多多新的知识。

  于是,我打开电脑,看起了尊老爱幼的故事。看着看着,我突然看见一行故事名:黄香温席。这个题目使我产生了好奇心,于是,我带着疑问走进了故事中,去体会主人公的心情与感受。

  “黄香温席”这篇故事在中国古书上有着“香九龄,能温席”这样的记载。讲的是黄香小时候夏天和冬天的两个小情节:黄香家中生活很艰苦,五岁时,他的母亲就去世了。小时侯的他就非常孝敬父母,母亲去世了,他对父亲就更加关心、照顾。冬夜,天气特别寒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设备,的确让人难以入睡。黄香看书时,感觉很冷,手冰凉冰凉的。他想,爸爸一定很冷,于是,他跑到爸爸房间里,用自己身体的热量来温暖爸爸的被窝;夏夜,黄香家低矮的房子里非常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当大家都在外面乘凉时,黄香没有出去,而是拿着扇子把爸爸房间里的闷热消灭,把讨厌的蚊蝇赶跑。黄香的这种行为都是为他的爸爸着想,从来没有为自己想过。这让我深感触动。

  我十分敬佩黄香这种行为,在他的心里,爸爸是最重要的。面对着黄香,我心中未免对自己以前的行为而感到惭愧,心中也冒出了几许猜想:黄香从小就这么孝敬父母,长大后肯定会懂得关心百性,不会像对待奴隶一样对待百姓,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国家效力。结果果真与我猜想的一样,孝顺的黄香后来成了地方官,不负众望,他为百姓们做了不少好事。黄香孝敬父母的故事,也流传至今,每一个看过这篇故事的人,都和我一样,有着很深的感受。看了这篇故事,我的感悟不止是这些,还对自己做了全面的调查,更深的了解了自己,对自己的有些行为做了检讨,为自己立下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目标,时常也帮父母干点家务,让他们明白,我已经长大了。

  ……

黄香温席的读后感6

  有一次,我在书上读了《黄香温席》,心中有许多感慨。《黄香温席》主要讲了从前,有一个孩子,他叫黄香,他非常孝顺。在那时,黄香家里穷,到了冬天,他和父亲还要睡凉飕飕席子。晚上,他总是把父亲的被窝先捂热了,然后,才去捂自己的被窝,这,让他的父亲为此感到骄傲。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百善孝为先”,孝,是一种美德,我们要向黄香学习这种精神。

  读了《黄香温席》,让我想到了我平时是怎么做的。每当妈妈买好吃的时。我都先给爸爸妈妈吃,他们不吃的话,我就跟他们生气(不过他们还不吃),到最后,我才吃。不过,每到冬天,我都会请妈妈到我的房间帮我捂被窝,而我却不常帮她捂被窝。我没能向黄香学习这一点,真是惭愧呀!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这是《弟子规·入则孝》中的一段文字,其中“冬则温”不就是指黄香温席的事情吗?《礼记》中说:“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

黄香温席的读后感7

  今天,看了《黄香温席》这个故事后,感触良多。在古时候,黄香在冬天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被窝才让父亲睡觉。现在又有谁能做到?

  古语有云:“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对,我们应该时时刻刻关心父母,为父母着想。父母是我们的养育恩人,他们为了我们,每天晚上加班,日夜操劳,身体也弄得十分虚弱,我们应该从每一件小事中关心父母。古语有云:“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在古代,除了有《黄香温席》,还有《蔡顺分桑葚》的孝顺故事。在古代,蔡顺因家境贫苦,上山摘桑葚。还特意分类,将成熟、优质的给母亲吃,未熟的留给自己吃。记得有一次,将要测验了,父母问我复习好了吗?我说复好习了。第二天,测验成绩终于公布了,竟然退步了,父母很不高兴。晚上,我隐隐约约听见父母议论这次测验。第二天一早,妈妈把我叫醒,为我讲解试卷。听着听着,我留意到了,妈妈的脸上露出了疲倦,眼神里包涵着父母对我的期待。回想起来,我为父母对我的关心感到惭愧,竟让父母这么操心!

  “父母之所爱以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这句话将永远留在我的心,这件小事,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长河中,时刻提醒我要做个孝顺的好儿女!齐来报答养育之恩,齐来关心父母!

黄香温席的读后感8

  看了《黄香温凊》之后,我感触很深,黄香和我的年龄相仿,但和他相比我真的相差很多。我从小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长大,虽然知道要懂得孝敬长辈,但却很少有实际行动。看着书中黄香为父亲所做的一切,我不由得想起了冬天的时候,寒冷的北风一吹,我常常不敢独自一人睡在小房间里。但每次被窝总是暖暖的,我知道是爸爸、妈妈帮我暖好了被窝。记得一次,爸爸、妈妈回家很晚了,我发现自己的被窝还是冷的,便撅着嘴,一脸的不高兴。现在想想,自己真的太不懂事了,跟黄香比起来,那真是天差地别!

  黄香对爸爸的孝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应该像黄香那样,多理解父母,多孝顺父母。我们能做的,就是在爸爸妈妈下班回家时给他们捶捶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妈妈生病时多干干家务活;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让爸爸妈妈太操心。

  虽然,我们不能为父母做很多,但在那些小事上,在那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上,我们应该尽全力完成。以后我不会再任性,不会再惹爸爸妈妈生气,不会再不理解父母。

  看着爸爸妈妈整天为工作忙碌着样子,作为孩子,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好好照顾自己。黄香的故事我会深深地记在心中,我更会把“孝敬父母”牢牢地记在心中。

  “好习惯,早养成。有教养,益终生。”自幼父母就这样教育我们。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中求知欲最旺盛,同时也是性格、品行的奠基时期。从小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会在我们的心灵中产生受用终生的影响。

  “勤能补拙”、“业精于勤”是古代人们对学习的态度。而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有时会遇到困难,有的同学会因一次的失利而选择了放弃。司马光小时候并不聪明,背课文记生词总比别人慢,他为了多学些知识,总是挤出时间来读书学习,别人在玩耍,他却在津津有味地读书。就这样,司马光无论春夏秋冬,都始终如一地学习,从未间断过。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历史课堂上,老师曾经向我们介绍过屈原对祖国的忠心耿耿,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大壮国威。也许你会认为这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爱国精神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但当我读到《中国小姑娘梁帆找国旗》这篇文章时,十分深切地感受到“爱国”其实与我们密切相关,“爱国”在我们青少年身上同样可以得到体现。一位普通的北京中学生,在国外参加活动时,发现没有中国国旗,她礼貌而坚定地找到负责人,要求升起中国国旗,小梁帆几次询问国旗的事,负责人最后被她感动了,她说:“请相信,我一定会找到你们中国的国旗,你是一个好孩子,你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国心!”

  “东亚病夫”是几十年前外国人对中国人身体素质的一种评价,在他们的蔑视中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拥有强健体魄的重要。建国之后我国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一枚枚金牌就是最好的印证。时下篮球成了体育新热点,同时“姚明”这个名字也响彻了世界。姚明9岁进体校练习打篮球,经历过无数的伤痛与超越自我的努力,他于20xx年6月27日,在nba选秀中成为新秀状元。如今的姚明以在nba入选全明星赛的首发阵容当中,成为火箭队不可或缺的首发主力。yaoming这个很多外国人能发出的中文词,代表的不仅是体育,它甚至代表了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姚明凭借着他令人信服的球技和为国争光的精神,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赞赏与肯定。

  “亲师友,习礼仪。讲道德,说仁义。”三字经中这样写道。美德是美丽的,也是平凡的,学习中华民族的道德典范,可以提高自身的素质、点亮自己的心灵。我们青少年在学习科学文化的同时,还要培养自己的道德,真正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做新时代的“四有”新人!

黄香温席的读后感9

  今天我看了一本名叫《榜样故事》的书,里面在许许多多感人的小故事,其中有个故事叫《黄香温席》,它深深地打动了我。

  它讲了一个名叫黄香的小孩,九岁的时候他的妈妈就去世了,他和爸爸相依为命,家里家外的大事小事全落在爸爸一个人肩上,看到爸爸很辛苦,小黄香非常心疼,就经常默默地帮爸爸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每天放学后,别的小伙伴们出去玩了,黄香却在家里做事。一天,黄香帮爸爸铺被子时发现被子好冷啊,聪明的黄香想到用自己的体温去温暖被子,被子暖和了,黄香却冻得发抖,但是他却很高兴。以后冬天的时候黄香就为爸爸温席,夏天就为爸爸驱蚊扇扇子。黄香的孝行使他在做人、求学上都有所成就。

  看完这个故事我很感动,黄香的孝行让我明白了,虽然我帮不了家里做多少事,但我应该好好学习,做自己能做的事,做好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黄香温席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黄香温席的故事12-01

黄香温席的三字经典故12-23

张爱玲《郁金香》读后感11-03

曾巩《席上》09-05

winesburg,Ohio俄亥俄州的温斯堡英语读后感04-23

温声细语造句07-27

韩愈《祖席》阅读答案08-24

席弘赋原文欣赏12-14

香菱学诗读后感15篇04-14

香菱学诗读后感(15篇)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