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的悲歌》读后感1500字

时间:2021-06-13 09:24:4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乡下人的悲歌》读后感1500字范文

  两天时间看完了这本书,作者J.D.万斯,从贫穷的家庭逃离,成功实现了向上流动,从耶鲁法学院毕业,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工作,他实现了梦想——和自己所爱的人一起享受周日的下午时光。

《乡下人的悲歌》读后感1500字范文

  我对作者所描述的三个问题感兴趣:

  1.穷人的思维方式是什么样子;

  2.童年时的精神创伤会有多严重;

  3.穷人家庭出身的孩子,在社会上会产生多少不适。

  与作者类似,我在农村生活20多年,与作者有过类似的经历,比如,充满争吵声的家庭。也有过同样的疑惑,要逃离吗?怎么逃离?随着自身的成长,价值观的形成,所产生的疑惑不断增多,对自己能力的不确定,对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不安,对原生家庭又爱又恨的矛盾……

  1.穷人的思维方式是什么样子?

  拿我父母举例,每当我提及家庭旅行,我的父母首先想到的就是来回的路费,以及旅途中会遇到的麻烦。还说旅游是有钱人才干的事情,这就让我在年少时期就形成了一种阶级意识,我是底层贫困阶级。

  农村生活的矛盾之处在于,整个社区都是乡下人:同样的出身、同样的生活方式、同样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同样的精神状态。当你的邻居、朋友和家人都是乡下人时,你不会感到有任何的不适,不会有压力。思考的能力在慢慢退化,不会意识到自身生活方式的落后和精神资源的匮乏。

  为什么不搬走去城市呢?我曾问过自己的父母,父亲的回答是搬家的成本太高,而且与新的邻居交往太麻烦。而邻居中那些选择离开,不怕麻烦的人,读后感.二十年过去了,他的生活发生了很大改变。生活变得更有效率,生活质量提高,城市房子实现了增值,单是房子这件事,就让我的父母懊悔不已,抱怨自己当初没有离开。

  乡下人被自己穷人的思维方式所束缚,凡事用“成本”去衡量,不会看到“收益”。更可怕的是,这种穷人思维还会以家庭教育的方式完成遗传。去看吧,乡下没有书店。乡下人的生活中没有阅读。家里也很少能找到书。

  2.童年时的精神创伤会有多严重?

  作者用了近十章的篇幅,描述自己家庭的混乱,父母之间大喊大叫。提到了ACE,是指“童年不幸经历”,其后果可能影响成年生活,创伤不仅仅是身体上的。

  以下事件或感觉是一些常见的ACE:

  (划横线的部分是我经历的`)

  7岁以后我被送到了寄宿学校,逃离了油锅,又走进了火海。童年早期的巨大压力,让我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处理压力和冲突的那部分大脑区域一直在开着,大脑里有根弦一直紧绷着,没有安全感,回到家就是争吵。

  我思考了很多关于自己的经历。像继承父亲的棕色眼睛一样,我把他暴躁的脾气也一并继承了。母亲的消极情绪在我身上也表露无遗。毫无例外,我父母的童年也遭受过类似的情况,他们的父母也是把言语当作武器。到我这已经是第三代了,我会继续把童年不幸经历的影响继续传递下去吗?

  答案是否定的。

  我无法解决整个乡下人群体所存在的问题。但是我可以从点滴做起,先改变自己,改掉一些陋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人际关系仍是我最难处理的事。

  3.穷人家庭出身的孩子,在社会上会产生多少不适?

  快速向上流动总会引发一些不适,比如一种全新的生活准则。作者带耶鲁的朋友去吃饭,小时候,去这家店吃饭是最高的用餐享受,而和耶鲁的朋友在一起,它就成了一家油腻腻的破店。作者意识到自己在这个新世界中是个文化异客。面对机会,不清楚如何利用,不知道怎么处理人际关系,就选择避而远之…不过,作者消除了这样不适和迷茫,学会了培育自己的社会资产。

  乡下人的生活中充满了矛盾。

  乡下人必须觉醒。但是,我所看到的是逃避,不去思考自己的命运。乡下人的悲歌是一个社会学上的问题,但也与心理学有关,与文化和信仰有关。

【《乡下人的悲歌》读后感1500字】相关文章:

《乡下人的悲歌》读后感-共鸣01-03

雪豹悲歌读后感03-02

《雪豹悲歌》的读后感06-17

《丹顶鹤悲歌》读后感06-22

《雪豹悲歌》读后感12-28

雪豹悲歌的读后感03-29

《沙漠悲歌》读后感05-20

雪豹悲歌读后感6则06-16

《沙漠悲歌》读后感范文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