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的“从做中学”读后感

时间:2021-06-12 20:41:2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杜威的“从做中学”读后感范文

  上了《中外教育名著选读》这门课后,我再一次学习了杜威的“从做中学”这一教育教学思想,仍是感觉受益匪浅。

杜威的“从做中学”读后感范文

  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 这个基本原则。由于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因此,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在他看来,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使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在杜威看来,这也许标志着对于儿童一生有益的一个转折点。

  但是,儿童所"做"的或参加的工作活动并不同于职业教育。杜威指出,贯彻"从做中学"的原则,会使学校所施加于它的成员的影响更加生动、更加持久并含有更多的文化意义。他认为教育是把儿童看作是人类社会未成熟的成员,儿童期望认识他们所处的环境,并希望能够控制环境,这便激发起儿童学习的欲望。当儿童观察他所处的世界时,会遇到个人和社会的种种问题,这疑难的问题促使儿童去解决,去运用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杜威设想了三种水平的活动:第一阶段是为学前儿童设立的,包括各种感觉器官的练习和身心协调发展的练习。第二阶段是让儿童在周围环境中运用现有的材料和工具,去进行实验,建造和创造。第三阶段,儿童发现新的观念,产生新的想法,并且付诸实行。这时,儿童的活动已经从简单的冲动发展为细心的观察,周密的思考,有计划的行动并能预见行动的结局。

  杜威的“从做中学”这一教育教学思想体现了他主张“儿童中心”,反对“传统教育”的教师中心。“在学校里,儿童的生活成为决定一切的目的,凡促进儿童成长的必要措施都集中在这个方面。“由教师中心改为儿童中心”,这是一种变革,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组织起来。

  他称“从做中学”是一种“科学的方法”。他认为按照“科学的方法”去处理问题,便可得到某种经验;而“科学的”方法又是人类思维反省的过程。他把思维过程分为五步。与此相适应,教学也有五个阶段:1、学习者要有一种“经验的真实情境”,即学生有兴趣的一些活动;2、在这种“情境”里面,要有促使学生思考的“真实的问题”;3、学生必须具有相当的知识,从事必要的观察,用来对付这种问题;4、学习者具有解决这种问题的种种设想,并将这些设想整理排列,使其秩序井然,有条不紊;5、学习者把设想的方法付诸实施,检验这种方法的可靠性。他主张“做中学”,强调学习者的个人的直接的主观经验,提倡学生的个人摸索,重视实用的知识,就教学过程的一个侧面而言,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把“做中学”绝对化,其结果必然导致否定间接的知识和系统知识的价值,忽视教师系统传授间接知识的主导作用,这便不免有所偏颇了。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教学思想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他认为,儿童应该从自身活动中进行学习,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做”中进行。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以这一思想为指导原则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近几年在我国开展的一项科学教育改革,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课程,它给了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做,在做中学, 使他们有机会亲历探究科学的奥秘。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的学习。就拿我们去年的实习经验来说吧,我们主要是上初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其中有一次课是以“文明礼貌养成教育”为主题的。

  首先,从活动主题设计来说,一方面,我们实习的学校,福州三十一中,是一所区属中学,我教的学生是初一生,知识面较狭窄,理解能力有限,所能得到的资料有限,家里成员能给出的帮助有限,每个班级大致只有十来个学生有电脑,其他学生即使会上网,但对于利用电脑查资料还是处于一知半解的地步。而学生们又是第一次真正接触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预料到开展起来困难很多。但综合实践活动课所展示的理念和根本特征应该会使他们充满热情,他们之中有许多人有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对活动的顺利开展将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另一方面,礼貌待人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部分,要开展起来难度较大,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的内容是学生的活动主题,是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和兴趣出发提出来的,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参与到活动中。

  其次,从实践方面来讲,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课程,就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做,在做中学。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起到指导作用,这种指导可以是一些必要的专题讲座和方法的`介绍,并对学生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观察,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做出恰当的评价。教师不一定对所有活动的内容都得了解,而对过程与方法进行指导,如如何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如何统计资料,如何做调查报告等。所以,一方面,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例如综合设计调查问卷,问卷的问题可以是学生生活的体会,“你在同学面前会经常挖鼻屎,抠指甲吗?”,将文明或不文明的现象细化到学生生活中去,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让他们充分体会到自己是学习和实践的主人,感受到实践的艰辛和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进而感受到自身价值。另一方面,利用学生绘画、手工制作、表演等特长,鼓励他们进行礼貌待人的书画作品宣传或者进行礼貌待人的话剧、小品之类的编剧、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兴趣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合理引导,激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自主探索求知,因势利导,以兴趣导入教学,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调查访问和查阅资料等活动,这样的兴趣引导,不但引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且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索知识的愿望。而且令我感到惊喜的是,班上一些性格孤僻或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对此也表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创造了不少表示礼貌待人的宣传画,充分表现了他们的绘画特长,也让班上其他学生刮目相看。所以,教学中有时有意识地偏向后进生是必要的。这有助于学生摆脱交往困境,增进感情,发掘学习的潜力,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

  从活动主题来讲,应让学生在解决生活疑难的大胆实践中自主组合所学到的各学科知识,综合运用他们业已掌握的知识或技能,让他们为自己的人生进步服务。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让学生走出学校大门,走向社会充分利用社会的一切因素,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资源。

  但是,礼貌待人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主题来操作实在有些困难,虽然并不偏离学生实际,但这是一个内在、持久的过程。学校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而学生生活的世界是无限的。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难道是我们实习一结束,活动暂告一段落,文明礼貌养成教育也就完成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礼貌待人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的确是颇具意义,但是对正处于摸索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来说是十分困难,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以上就是我读杜威关于“从做中学”教育教学思想的一点体会。

【杜威的“从做中学”读后感】相关文章:

小猫杜威读后感04-06

小猫杜威优秀读后感06-12

《杜威学校》读后感范文06-29

小猫杜威读后感范文06-30

关于小猫杜威读后感03-14

《小猫杜威》读后感-作文01-14

《小猫杜威》读后感1500字06-13

小猫杜威的读后感600字12-12

《小猫杜威》的读后感800字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