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与母爱读后感

时间:2021-03-23 19:06:5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龙应台与母爱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龙应台与母爱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你!

龙应台与母爱读后感

  龙应台与母爱读后感篇一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段,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摘自《目送》

  每次看到扉页上的这段文字,心中总会感慨一番,觉得作者有种悲凉的味道,也许这也是天下的父母都有的而且不可避免的,除了生死离别之外最痛苦的事情。

  目送。

  目送孩子,华安,华飞。十七岁,正值最叛逆的时刻。

  他只是勉强地接受着母亲的温情,厌恶但又不便在展示在脸上,勉强让离他很远的母亲抱住他的影子,空荡荡的影子。或是有时在用餐鄙视着母亲引以为傲的学识:“你怎么才知道?”以自己相对前卫的思想,抨击着母亲那“过时”的观念,讲述着属于自己的新潮流,排斥着母亲发自内心的感慨,施行着自我的风格,不可理喻着关于母亲对于人生的见解。也许这就是代沟吧,可怕的代沟。听着母亲电话中几十年如一日的“固定”话语,不禁心生恼怒,以同样的方式“赠送”给母亲,使母亲的心,变得伤痕累累,也变得落寞了。

  目送。

  目送母亲,一个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只记得从前的点点滴滴,忘了身后的繁华世界。

  她总是在做同样的事,在问同样的问题,期盼着女儿的.回归,疑惑着“你是我女儿吗”的问题,有时虽然面对着自己的真正的女儿,却依旧不认识,还一直在喊“女儿女儿,我的女儿呢”.无奈,她永远都不知道了。也许她刚刚问过的问题会再问一遍,刚刚吃过的零食会希望你再给她一份,她认为自己没有吃。她是最需要照顾的,也是作者的感情寄托,但,她什么都不知道了,让做作者感到无可奈何,花儿总是要落去的,小草总是要枯萎的,再参天的大树总有一天也会轰然倒下。使一个作为女儿的心,伤感了,也用心了。

  目送。

  目送父亲。一个军人,年迈的老人。记着故乡,有着尊严,意志坚定的老军人。

  他送作者去大学,曾经,却只是送到一个无人、静静的地方,不想让女儿在大学里出丑——他开的车子不够好。虽然他很想继续把女儿送到校门口,可是这样的车子实在不适合送一个大学教授。在他看来,女儿的面子比自己的愿望更重要。他的尊严似乎更不容易被侵犯。曾经,他会念着《陈情表》,而音,变得婉转凄楚,会聆听着《四郎探母》,而潸然泪下。如今,他却魂归了,故里是他一直想去的地方。可满足了他,却使女儿心中无助、孤寂又深了。

  目送,用眼睛,一个最简单的动作。在小路这边呆呆地望着远去的背影,那孤寂、黯淡而又落寞的眼神,曾爆发出强劲的力量——妄想把背影追回来,然而,又倏尔布满了坚定、担忧、不舍的坚定目光。只得看着背影渐渐远去,消失在深深的巷子后头,不能做什么,只能用目光将所有的情感挥霍在这茫茫的空气中,看着它们像一粒粒微尘,落到各地,消散。这是不可改变的结局。

  目送,用眼睛,更是用心,送别,属于自己的亲情。

  龙应台与母爱读后感篇二

  同名主打篇《目送》触动了很多人。文章里仍然是母亲到女儿的角色转换,看着自己的孩子赴美国时离开的背影,回忆起小时的自己。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

  起初我并不太懂这种感情的,甚至在初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觉得很平常。

  直到来北京念大学。这大概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在这么远的地方生活。送父母离开宿舍的时候,母亲眼泪稀里哗啦地流。我只能转过头去不看。当我离开的时候,我能感受到背后灼热的目光,却不敢回头。我知道他们一定在背后看着我的背影。

  这种目光究竟包含了多少种感情?不舍、牵挂、担心、期许?

  我时常会想起那天和父母分别时如芒在背的纠结,会想念温热的晚饭,想念一家人围着桌子说说家常的日子。这种长久的一家人的日子至此大概是真的没有了,已经成年的自己,未来需要自己照顾好自己,完善自己,之后,去追寻自己的家庭和生活。

【龙应台与母爱读后感】相关文章:

龙应台《目送》阅读答案01-05

母爱与父爱03-11

龙应台的目送学习笔记05-06

我心目中的龙应台作文05-11

高考写作素材之龙应台金句06-20

父爱与母爱作文(12篇)04-20

父爱与母爱作文12篇04-20

父爱与母爱作文通用12篇04-20

《与神对话》读后感04-12

乌鸦与狐狸读后感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