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解析

时间:2022-12-09 16:59:56 我要投稿

满江红解析

  《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般认为是宋代抗金将领岳飞的词作。全词情调激昂,慷慨壮烈,显示出一种浩然正气和英雄气质,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奋发的精神。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满江红解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原文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解析

  这首词言辞激烈,大气磅礴。言语中充斥着英雄气慨,字行间洋溢着爱国激情,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其中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在全词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诗词中所讲的'起.承.转.合'的承与转!它既注释了'怒发冲冠'之因,又诱启了'收拾旧山河'之果。是词眼之所在。但是,对这句名联的注解从课本到网络历来都是以字译字的浅释,从未从全词的总体意境和语序的结构做过全面的剖析,以致讹传至今无人敢于问津。以下注释摘自网络和书本:

  一、“三十功名尘与土”,表现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战的思想。三十岁左右正当壮年,古人认为这时应当有所作为,可是,岳飞悔恨自己功名还与尘土一样,没有什么成就。

  “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说不分阴晴,转战南北,在为收复中原而战斗。

  二、三十:指年龄。

  尘与土:谓征战中奔波劳累。

  八千:言征途之漫长。

  云和月:披星戴月,谓夜以断日地行军战斗。

  三、 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过很微不足道。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三十年来风尘仆仆,所成就的功名,轻微如尘土;带兵沙场南征北战八千里,看到的只是天上的云和月。

  四、记得中学课本的解释为:尘与土,视功名如尘土。云和月,披星戴月,谓征战之苦。

  以上各种解释虽有些小差别,但皆大同小异,也均未脱离字意之臼!

  我们不妨把这种释义置入词中,看看意境是否完整,语序是否通顺就能知道其是否正确了。''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我转战南北,披星戴月,虽建立了一点如尘土般的功名,但却微不足道。''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如此衔接,语义不通,也意理不明。如此释义,不但破坏了原词一泻千里的气势,更有悖于作者收复失地,精忠报国的精神和意志。试想作者在凭栏远眺发了一通愤慨后,突然又逆转说:我转战南北,披星戴月,虽建立了一点如尘土般的功名,但却微不足道。然后又转而用劝勉之语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如此夸功的表述,能是怒发冲冠的原因吗?如此夸功的表述,还能再劝勉他人吗?古人写诗填词,不管是倒装句,还是顺叙句,都讲究意理分明,语序严谨,上下衔接,前后呼应,通篇谋局,一体相承。绝不会有先愤慨,再夸功,后劝勉,这种语无伦次,言不由衷的低级失误。这难道是岳飞作词出现了语误?非也!岳词并无语误,而是后人理解出现了偏差,注释出现了谬误,这才导致岳词有了语无伦次的瑕疵。古人写诗作词经常运用比兴手法,也就是以物喻物的借代。如下阙之''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就是比兴借代。贺兰山在西北,本不隶属金国,但它泛指贺兰山外一切入侵中原的少数民族国家,是象征性的借代,而非确指。由此可见上阙''八千里路云和月。''也是借代,绝不是披星戴月之谓。那它借代的又是什么呢?通观全篇,它借代的应是被金国侵占去的万里江山。''八千里路''是为了词律所需上应前句之三十功名而用的数字。诗人词家所用的数字,有时只取其成数,而非实数。''云和月''实指也可,代指江山也可,但它必是凭栏或是抬望眼所见之物。凭栏抬眼所见何物,而引发作者'怒发冲冠'的呢?唯有那被金国侵占去的万里江山,才能有此等愤慨。有问有答,唯此前后句才能照应,上下阙才能贯通。我们不妨把此释意再置入词中,看其是不是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我凭栏远眺,怒发冲冠,壮怀激烈,我三十多岁了虽建了些功劳,但却微不足道(如尘土),再看那'八千里的云和月'万里江山犹在金人手里,你们可不能等闲视之,皆应为国效力,不然等到头发白了,只有悲切的份了。如此表述,语序方能顺畅,语意也能够贯通,也更加彰显了岳飞收复失地的决心和直捣黄龙的英雄气慨!此句若不是看到'八千里的失地',岳飞何来冲冠之怒气呢?下阙又何来'靖康耻,犹未雪,''待从头.收拾旧山河,'之慨句呢?以此而论,'云和月'绝不是披星戴月之谓,而是万里江山之代!

  此词的写作时间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绍兴六年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兵北伐,打下朱仙镇后,兵锋直指开封,却在此时接到朝廷撤兵的命令,岳飞无奈率军撤到鄂州。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满江红>。 又有一说是绍兴四年秋,岳飞第一次北伐大获全胜。朝廷擢升岳飞为清远军节度使,并遣使持节送到鄂州军前,全军将士欢欣鼓舞,岳飞由感而发遂写下了这首《满江红》。统观全词,岳飞一片慷慨激昂之语,丝毫没有流露出一点遗憾的怨言,以此而论,此词更象绍兴四年,岳飞被任命为清远军节度使时,所发出的那种乘胜追击直捣黄龙的气概和略带感恩戴德意味的豪言壮语!

  词句注释

  ⑴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等。双调九十三字。

  ⑵怒发(fà)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形容愤怒至极。

  ⑶凭阑:身倚栏杆。阑,同“栏”。

  ⑷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⑸长啸:大声呼叫。啸,蹙口发出声音。

  ⑹壮怀:奋发图强的志向。

  ⑺“三十”句:谓自己年已三十,得到的功名如同尘土一样微不足道。三十,是概数。功名,或指岳飞攻克襄阳六郡以后建节晋升之事。

  ⑻“八千”句: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八千,是概数,极言沙场征战行程之远。

  ⑼等闲:轻易,随便。

  ⑽空悲切:即白白地哀痛。

  ⑾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靖康,宋钦宗赵桓的年号。

  ⑿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当时被金兵占领。一说是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境内的贺兰山。

  ⒀胡虏:对女真贵族入侵者的蔑称。

  ⒁匈奴:古代北方民族之一,这里指金入侵者。

  ⒂朝天阙(què):朝见皇帝。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居住的地方。明代王熙书《满江红》词碑作“朝金阙”。

  白话译文

  我怒发冲冠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急雨刚刚停歇。抬头放眼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壮怀激烈。三十年勋业如今成尘土,征战千里只有浮云明月。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只想驾御着一辆辆战车踏破贺兰山敌人营垒。壮志同仇饿吃敌军的肉,笑谈蔑敌渴饮敌军的血。我要从头彻底地收复旧日河山,再回京阙向皇帝报捷。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词的创作背景,学界有多种说法。有学者认为此词当创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前后,也有人认为作于绍兴四年(1134)岳飞克复襄阳六郡晋升清远军节度使之后。

  整体赏析

  《满江红》此词上片写作者悲愤中原重陷敌手,痛惜前功尽弃的局面,也表达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

  开头五句,起势突兀,破空而来。胸中的怒火在熊熊燃烧,不可阻遏。这时,一阵急雨刚刚停止,作者站在楼台高处,正凭栏远望。他看到那已经收复却又失掉的国土,想到了重陷水火之中的百姓,不由得“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怒发冲冠”是艺术夸张。作者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愤怒的感情并不是偶然的,这是他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尖锐激烈的矛盾的结果。他面对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气愤填膺。岳飞之怒,是金兵侵扰中原,烧杀虏掠的罪行所激起的雷霆之怒;岳飞之啸,是无路请缨,报国无门的忠愤之啸;岳飞之怀,是杀敌为国的`宏大理想和豪壮襟怀。这几句一气贯注,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忠臣义士忧国忧民的英雄形象。

  接着四句激励自己,不要轻易虚度这壮年光阴,争取早日完成抗金大业。“三十”一句,是对过去的反省,表现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战的思想。三十岁左右正当壮年,古人认为这时应当有所作为,可是,岳飞悔恨自己功名还与尘土一样,没有什么成就。宋朝以“三十之节”为殊荣,然而岳飞梦寐以求的并不是建节封侯,身受殊荣,而是渡过黄河,收复国土,完成抗金救国的神圣事业。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誓将直节报君仇”,“不问登坛万户侯”,对功名感觉不过像尘土一样,微不足道。“八千”一句,是说不分阴晴,转战南北,在为收复中原而战斗。这是对未来的瞻望。“云和月”是特意写出,说出师北伐是十分艰苦的,任重道远,尚须披星戴月,日夜兼程,才能“北逾沙漠,喋血虏廷”,赢得抗金的最后胜利。上一句写视功名为尘土,下一句写杀敌任重道远,个人为轻,国家为重,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忱。“莫等闲”二句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这对当时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斗争,显然起到了鼓舞斗志的作用;与主张议和、偏安江南、苟延残喘的投降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既是岳飞的自勉之辞,也是对抗金将士的鼓励和鞭策。

  此词下片运转笔端,抒写词人对于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

  过片一片壮怀,喷薄倾吐。“靖康耻”四句突出全词中心,由于没有雪“靖康”之耻,岳飞发出了心中的恨何时才能消除的感慨。靖康之耻,实指徽钦二帝被掳,犹不得还,故接言抱恨无穷。这也是他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原因,又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具体化了。从“驾长车”到“笑谈渴饮匈奴血”都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凶残敌人的愤恨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英勇的信念和大无畏的乐观精神。

  “壮志”二句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这一联微嫌合掌,然不如此不足以畅其情,尽其势。它没有让人感到复沓的原因,在于其中有一种真气在。“待从头”二句,既表达了对胜利的渴望和信心,也说明了对朝廷和皇帝的忠诚。岳飞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语,而用了“收拾旧山河”,显得有诗意又形象。一腔忠愤,碧血丹心,从肺腑倾出,以此收拾全篇,神完气足,无复毫发遗憾。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显示了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它作为爱国将领的抒怀之作,情调激昂,慷慨壮烈,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甘屈辱、奋发图强、雪耻若渴的神威,从而成为反侵略战争的名篇。

  名家点评

  明代沈际飞:“胆量、意见、文章悉无今古。”(《草堂诗余正集》)

  明末清初潘游龙:“胆量意见,俱超今古。”(《古今诗余醉》)

  明末清初刘体仁:“词有与古诗同义者,‘潇潇雨歇’,《易水》之歌也。”(《七颂堂词绎》)

  清代沈雄:“《满江红》忠愤可见,其不欲等闲白了少年头,可以明其心事。”(《古今词话·词话》上卷)

  清代丁绍仪:“至寓议论于协律宫,犹觉激昂慷慨,读之色舞。”(《听秋声馆词话》卷九)

  清代陈廷焯:“何等气概!何等志向!千载下读之,凛凛有生气焉。‘莫等闲’二语,当为千古箴铭。”(《白雨斋词话》)

  作者简介

  岳飞(1103—1142),南宋抗金将领。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官至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以不附和议,被秦桧所陷,被害于大理寺狱。孝宗时追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理宗时改谥忠武。《宋史》有传。《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岳武穆集》十卷,不传。明徐阶编《岳武穆遗文》一卷。《全宋词》录其词三首。

【满江红解析】相关文章:

《满江红》解析06-11

满江红岳飞的解析06-11

岳飞《满江红》解析06-11

《满江红》诗句精彩解析06-11

《满江红》介绍06-11

《满江红》鉴赏06-11

《满江红》的赏析04-12

《满江红》全文04-12

《满江红》原文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