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不为例成语解析

时间:2022-11-24 10:49:38 成语大全 我要投稿

下不为例成语解析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成语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还记得都学过哪些成语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下不为例成语解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成语:下不为例

  【成语】:下不为例

  【拼音】:xià bù wéi lì

  【简拼】:xbwl

  【解释】:下次不可以再这样做。表示只通融这一次。

  【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宫外家恩泽》:“至丁未年而栋卒,其母赵氏为孙乞恩承袭,上命栋子明辅袭祖伯爵。时署部少宰杨时乔力谏不从,上但云后不为例而已。”

  【示例】:既然如此,只此一次,~如何?

  【近义词】:适可而止

  【反义词】:不厌其烦

  【语法】:作谓语、分句;用于违规等

  【英文】:not to be repeated

  【法文】:que cela ne se produise plus

  【德文】:etwas das nǎchste Mal nicht mehr durchgehen lassen

  下不为例 成语接龙

  【顺接】:例直禁简 例行公事 例行差事

  【顺接】:不乏先例 发凡举例 发凡言例 发凡起例 格于成例 后不为例 十法九例 史无前例

  【逆接】:碍上碍下 按捺不下 按纳不下 傲上矜下 半上半下 半上落下 包打天下 鞭笞天下

  【逆接】:下一钩子 下下细细 下不为例 下不了台 下不来台 下临无地 下临无际 下乔入幽

  成语溯源

  该成语在20世纪之前似乎没有特别可靠的例子。1908年姬文《市声》第十三回:“我也知道不可拖欠,只是暂缓几天,如数奉还,下不为例便了。”

  【近义词】适可而止

  最早出自于春秋·孔子《论语·乡党》。

  适可而止指做到适当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常用于比喻做事恰到好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

  成语出处

  春秋·孔子《论语·乡党》:“不多食”宋·朱熹注:“适可而止,无贪心也。”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适可而止”。

  成语故事

  孔子平时很注意锻炼身体,在饮食方面也很有节制。

  一次,乡邻们请他吃饭,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主人知道孔子从不喝在街面店铺中买来的酒,因此特意为他准备了自家酿造的烧酒。

  吃饭时,主人殷勤地为孔子夹菜让酒,同席的人也热情地招待他。

  这个时候,孔子并没有因乡邻们的热情而放任自己,他喝到自己感觉稍有醉意时,便停杯不喝了,肉吃得也很少,饭则吃到刚觉得饱为止。

  同席的人里孔子是第一个放下筷子的,不过他并没有立刻离席,而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等所有的人都吃完了才起身离席。他平时吃饭也从不贪嘴多吃,总是适可而止。

  孔子说,粮食要磨得精,鱼和肉要切得细。粮食陈旧变味了,鱼和肉腐烂了,都不能吃。食物的颜色不正常,不吃。气味变了,不吃。烹调不当,不熟或过火,不吃。没有到该吃的时候,不吃。肉的宰割方式不当,不吃。佐料放得不恰当,不吃。席上的肉虽多,但吃的量不能超过米面的量。只有酒没有限制,但不要喝醉,扰乱本性。宋朝朱熹对此注释说:“适可而止,无贪心也。”

  成语寓意

  适可而止是一种智慧,不仅要准确把握到“适”,还要能够“止”,核心就是能够“自制”,具有自制力才能时刻注意事物发展过程中最合适的程度,才能够在合适的时刻及时停下来。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优越,食物丰富,可仍有许多人会暴饮暴食,会没有节制地玩游戏。然而,饮食和玩乐都是需要适可而止才会得到最健康的身体以及最好的放松。成语告诉人们,不仅在饮食玩乐方面需要“适可而止”,在做人以及做事方面也要坚持适度原则,留有余地,以方便将来有更好的发展。

  成语运用

  1.成文用法

  “适可而止”指做到适当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常用于比喻做事恰到好处。

  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

  2.运用示例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回:“所以然者,由我王能恤民力,适可而止,去其醉饱过盈之心故也。”

  现代·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从来没有暴风雨能够持久的。果然持久了,我们也吃不消,所以我们要它适可而止。”

  现代·老舍《四世同堂》:“她总以为儿媳妇的管法似乎太严厉,不合乎适可而止的中道。”

  成语辨析

  适可而止—恰到好处—过犹不及

  “适可而止”与“恰到好处”意义相近,两者皆有做事恰当的意思;区别在于“适可而止”有劝诫之意,偏重于“止”;而“恰到好处”有褒扬的含义,偏重于“行”。“过犹不及”和“适可而止”虽然时反义词,但却说明了同一个道理,指事情做过了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反义词】不厌其烦

  意思是不嫌烦琐与麻烦,形容耐心。出自清·夏敬渠《野叟曝言》。

  成语辨析

  【近义词】诲人不倦、苦口婆心

  【反义词】不胜其烦

  成语出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百三十八回评:“每阅数年,必综叙素臣生子生孙,娶妇嫁女,中科发甲。而读者不厌其烦,甚至一回之中,先后数见,绝无沓冗繁复之病。”

  成语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形容很有耐心。

  示例

  孙犁《秀露集·欧阳修的散文》:“他是认真观察,反复思考,融合于心,然后执笔写成文章,又不厌其烦的推敲修改。

  今之史学则异是,必致谨于闾阎日用之细,起居笑貌之琐,~,不嫌其鄙。 ◎清·严复《道学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