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昆虫的成语及典故

时间:2022-04-20 12:04:50 成语大全 我要投稿

描写昆虫的成语及典故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成语吧,那什么样的成语才具有启发意义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昆虫的成语及典故,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描写昆虫的成语及典故

  一,蜻蜓点水

  出自唐朝·杜甫《曲江》诗:“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实际上并非是蜻蜓在嬉戏,而是雌性蜻蜓在水面上产卵。

  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出自先秦·韩非《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意指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的。比喻小事不注意会酿成大祸或造成严重的损失,或者叫人不要小看自己的所犯的错误,一点点小错的积累会使你的人生毁于一旦。

  此句或为“蝼蚁之穴,毁千里之堤”。其中所指的蚁并非我们常指的蚂蚁,而是白蚁。白蚁属于等翅目昆虫,喜食木头,通常损坏大坝或者木质建筑物。

  三、螳臂挡车

  出处: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而勇士归之。"螳臂当车"的故事,汉朝韩婴的《韩诗外传》和刘安的《淮南子·人间训》都有记载。但"螳臂当车"作为一句成语,却不是比喻出色的勇士,而是比喻不自量力。《庄子·人间世》说:"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成语"螳臂当车",正是从《庄子》"不胜任"的原意转化而来。原话中的"螳臂",并无贬意,后来一般都将其比作不自量力、冒充英雄和妄图抗拒某种强大力量的人。

  四、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语出《庄子·山木》 :“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yì)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说宛·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而不知黄雀在后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五、飞蛾扑火

  比喻自取来亡。《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南朝梁时才子到荩是朝廷金紫光禄大夫到溉的孙子,深受皇帝萧衍的喜爱,经常在一块作诗,萧衍特地赐他祖父一首诗:“研磨墨以腾文,笔飞毫以书信,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必耄年其已及,可假之于少荩。”

  六、作茧自缚

  白居易《白氏长庆集·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诗:“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陆游《剑南诗稿·书叹》:“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蚕吐丝作茧,把自己裹在里面。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常指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实际上,一些蛾类的幼虫,在化蛹之前会吐丝将自己包裹起来,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因为蛹期的昆虫不能活动,很容易成为一些动物的食物,作茧自缚实为最成功的生存策略。

  七、蚕食鲸吞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汝蚕食鲸吞。几无余沥。”像蚕吃桑叶那样一步步侵占,像鲸吞食那样一下子吞并。比喻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别国的领土。

  八、囊萤夜读

  选自《晋书》。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夜,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这样日后必有成就。

  萤火虫是鞘翅目萤科昆虫的通称。全世界约200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约有100余种。大多于夏季在河边,池边,农田出现,雄性萤火虫较为活跃,主动四处飞来吸引异性;雌性停在叶上等候发出讯号.在萤火虫体内有一种磷化物发光质,经发光酵素作用,会引起一连串化学反应,它发出的能量只有约1成多转为热能,其余多变作光能,其光称为冷光。

  九、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蜗角”是蜗牛的角,自然不大。《庄子则阳》曰:“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因此后世多用以指以为大其实不大的功业和名望。蝇头,苍蝇之头,当然也是很小。

  唐诗中“蜗角”与“蝇头”并无联用。到宋词中柳永首先写下了“蝇头利禄,蜗角功名”,以后往往用“蜗角”指微名,“蝇头”说小利,而延用至今。“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常用来感慨人生在世,对权利功名、还有财富的追逐让人迷失了本性。但敢问一声,我们谁又能逃脱功名利禄呢?善哉!

  十、朝生暮死

  《淮南子》云:“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蜉蝣朝生而暮死,尽其乐,盖其旦暮为期,远不过三日尔。”

  蜉蝣目Ephemeroptera的昆虫通称蜉蝣,具有古老而特殊的性状,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虫,寿命极短。蜉蝣的生活史非常有趣,古人说它不饮不食,朝生暮死。这已经将它说得大长命了。事实上是,蜉蝣(成虫)的生命仅有几小时。然而在这几小时内,要经过两次蜕壳,练习飞行,恋爱,交尾,产卵,非常忙碌。生命过程虽短,却十分充实。

  十一、蚍蜉撼树

  蚍蜉,指蚂蚁。唐朝时期,李白、杜甫刚去世不久,就有人对这两位诗人的作品妄加诋毁,韩愈对此很不满意,就写给好友《调张籍》一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得到张籍的赞同。因此“蚍蜉撼树”多指不自量力,与“螳臂挡车”同义,只不过前者指弱者主动进攻,后者指弱者积极防御。

  蚂蚁属膜翅目,蚁科,是多种蚁类的总称。世界上记载的有4600种以上,几乎全部是营社会性生活。从实际情况来看,蚂蚁成群活动时确实力量惊人。据说世界上有一种蚂蚁能够将树干蛀空,使大树折倒。看来“蚂蚁撼树”也并非完全不可能之举,倒可反其意而用之,弱者以自勉。

  十二、蝇营狗苟

  《诗经》的《小雅》部分,有一首题为《青蝇》的诗,共三节,每节都以“营营青蝇……”起句。第一节四句原文是:“营营青蝇,止于樊。 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营营,形容往来频繁之状;青蝇,是蝇类中最惹人厌恶的绿头苍蝇;樊,义同“藩”,即篱笆;恺悌,兄弟般和睦的意思。这四句的大意是:绿头苍蝇真正讨厌,把它赶出篱笆外面。和善明理的正派人,决不听信挑拨离间。 这首诗本是讽刺昏君和谗臣的`,诗人把播弄是非、颠倒黑白的小人比作青蝇。 形容贪贿舞弊、争逐微利的卑劣人物,称之谓“蝇营”,说他们好比营营往来的青蝇一般,讨厌之至。唐代文学家韩愈在他的《送穷文》中说:“蝇营狗苟,驱去复还。”他在“蝇营”之后添了“狗苟”二字,此成语就此流传。

  “蝇营”和“狗苟”二字均同音,在字面上组合得较巧妙。“蝇营狗苟”一般都用来形容没有廉耻的卑污人物。

  昆虫的成语故事1

  形容做事找不到目标,到处碰壁。

  苍蝇是双翅目昆虫,我国最常见而与人类关系最大的为舍蝇 ,也就是家蝇在我国分布的一个亚种。

  热锅上的蚂蚁

  形容焦躁不安的样子。

  昆虫的成语故事2

  像晚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响。比喻不敢说话。噤:闭口,不作声。若:好象。寒蝉:晚秋的蝉,一般不再叫。

  蝉俗称知了,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夏秋季节,当你走进树林时,你就会听到:“知了,知了”的悦耳动听的蝉鸣声。蝉的鸣叫声既不是用嘴,也不是用嗓,而是用翅后空腹里的一对似钹般的“乐器”发出的。蝉鸣,是它的求偶手段,标志着它要举行“婚礼”了。会鸣的都是雄蝉,而雌蝉都是“哑巴”,但雌蝉有专门听雄蝉声音的耳朵(听器)。蝉生活在树上,它有一个针一样的长嘴(刺吸式口器),能插入树枝吮啄汁液。而且,雌蝉在产卵时还要划开树皮,损伤树木。而卵孵化出幼虫,落到地面,钻入土中靠吃树的嫩根生活好几年。有一种十七年蝉,顾名思义要活17年之久。到春暖花开时,蝉的幼虫才爬上树干脱壳而去,渐渐老熟,变为成蝉,爬到树梢上去。夏天,人们常可以看到柳、杨、榆等碧绿的树冠上,出现一蓬蓬蜡黄的枯枝,这就是蝉的所为。所以说蝉是树木的害虫。但蝉又是著名的观赏昆虫,蝉蜕是有用的中药。

  昆虫的成语故事3

  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道黄雀在后面正想吃它,比喻只看见前面有利可图,不知祸害就在后面。此语出自《韩诗外传》卷十:“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在《说苑》也有此故事:“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要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此寓言起源于公元7世纪(春秋时期),吴王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欲出兵攻打楚国,有大臣不敢直言谏阻而编造出来。吴王听后猛然醒悟,连声说对,很有道理。从此以后,吴王再也不提攻打楚国的事。

  螳螂是昆虫纲中的一个目,以捕食其它昆虫为生,前足很发达,变为捕捉昆虫的有力工具。欲知螳螂的详情,请参阅“昆虫的多样性-螳螂目”与“螳臂当车”条。

【描写昆虫的成语及典故】相关文章:

捉襟见肘的历史典故及成语意思02-22

描写烈士的成语及解释04-15

描写夏天的成语及解释12-17

描写智谋的成语及解释12-17

描写花草的成语及解释12-10

描写声音的成语及解释08-31

描写儿童的成语及解释08-31

描写心情的成语及解释08-31

成语典故:大材小用01-22

描写昆虫的段落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