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主题系列活动策划

时间:2021-06-22 14:52:47 策划书 我要投稿

大班主题系列活动策划

  活动背景及准备:

大班主题系列活动策划

  一、主题活动的产生背景:

  雨过天晴的一个户外活动时间,几个小朋友围蹲在种植角的花坛边热烈地说着什么,旁边还站着几个孩子在认真地听,老师好奇地走过去,原来他们在花坛边发现了几只蜗牛,有的试着去触摸蜗牛的触角、有的试着去抓蜗牛硬硬的壳……正在讨论着关于蜗牛的事情,见到老师,就兴奋地大叫:“老师,这里有好多蜗牛。”这时引来了更多的小朋友,他们都迫不及待的瞪着大眼睛看着,并且纷纷讨论起蜗牛来……

  新《纲要》中的科学领域提出了以下目标:“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方法、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可见,幼儿科学教育是幼儿主动探索、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幼儿好奇、好问、对任何事物好探个究竟。正如杜威所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索的本能。

  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就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让他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因此,我就及时抓住幼儿生活中的一个偶发性的关注点,设计了一个主题探索活动——蜗牛。通过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的贯穿,让幼儿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去探索和发现。

  二、主题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一些关于蜗牛的常识,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知道蜗牛与人类和动植物关系。

  2、乐意尝试饲养蜗牛,探索蜗牛的饲养方法。

  3、充分感受蜗牛的外形特征,并能用绘画、制作等方式来表征。4、有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能细心观察蜗牛多方面的特征,提出问题,多方面寻求答案。

  三、环境布置:

  1、建立蜗牛饲养角

  2、环境创设:(1)主题墙创设供幼儿布置(2)活动区环境创设

  四、家长工作:

  1、家长收集蜗牛的图片、资料等。

  2、家长助教:蜗牛※活动实例:

  活动一:我见过的蜗牛

  (一)谈话:“你见过蜗牛吗?”设计思路:孩子们都见过蜗牛,对蜗牛有一定的印象,我想通过这一活动,了解孩子对蜗牛有多认识,从孩子已有经验入手,循序渐进地展开对蜗牛的探索。 老师:“你在哪里看到过蜗牛?你看到的蜗牛是怎么样的”肖:“我在桥头公园见过许多蜗牛。”蒋:“我在奶奶家门前的树上看到很多蜗牛,奶奶抓了一只,它的头很粘,把奶奶的指甲当树叶吃,一碰到危险就躲进壳里,奶奶手上痒痒,它有四个触角,一碰就缩回去,不碰就伸出来。”曹:“在我家楼下花园里见过蜗牛,还有许多蜗牛的空壳。”毛:“那蜗牛上哪儿去了呢?”方:“它长大了,脱壳了呗。”师:“你们见过的蜗牛是什么样子的?”林:“我养过两次蜗牛,我发现蜗牛的眼睛有四个,很吓人。”陈:“不对,只有两只眼睛。”皓:“它没有眼睛,靠触角看东西。”毛:“头的下面有个嘴巴。”梁:“它的肚子上有粘液。”陈:“外婆从老家拿来给我的,身子藏在壳里面,壳上有一圈一圈的线,有四个触角。”张:“在下雨的时候蜗牛很多,它喜欢潮湿的地方,爱喝水。”师:“你们说的都非常好,那我们到户外去看一看,找一找吧。”

  (二)捉蜗牛孩子们在谈论到自己见过的蜗牛之后,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了争议,有的说在树上,有的说在草丛里,还有的说在水里,到底蜗牛生活在哪里呢?我和孩子们商量后决定,回家后和爸妈一起去抓蜗牛,第二天,他们都兴奋地谈起了自己抓蜗牛的经历…… 廖:“我和爸爸一起去抓的,我拿一根小棍子,还有手电筒,我用棍子刨开沙地,里面有蜗牛。”夏:“爷爷带我去后院的沙地,使劲地挖,挖了好久也没有看到蜗牛。”罗:“我在外婆家的阳台上找到了蜗牛,很阴凉有土的地方,才有蜗牛。”俊:“邻居奶奶告诉我,在墙角有蜗牛,我就捡到了一只。”评析:在幼儿对蜗牛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之后,我们组织了这次活动。通过开放式的提问,围绕大家感兴趣的蜗牛进行信息的交流,旨在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蜗牛的探索。活动中,幼儿的回答范围比较广,有“蜗牛的空壳”,“眼睛有四只”,“有触角”,还有“喜欢潮湿”“喜欢喝水”“有粘液”等等,从蜗牛的外形到习性都有涉及到。如:有的说蜗牛是“二只眼睛”,有的说“四只眼睛”等等还有通过课后的延伸活动——捉蜗牛,让孩子们亲身去经历体验后谈论的话题就更丰富生动,同时孩子们也初步了解到蜗牛喜欢居住的环境。但是,可以看到幼儿对蜗牛的认识是表面的、零碎的、粗浅的,甚至是有争论性的。通过商量,觉得抓蜗牛、饲养蜗牛是最好的办法,引出下一个生成活动《饲养蜗牛》。本次活动层层深入,在幼儿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找出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幼儿带着希望弄清楚的问题进入下一个活动。

  活动二:饲养蜗牛

  设计思路:孩子们把捉到的蜗牛拿来了,装的器具有矿泉水瓶,一次性杯子,小金鱼缸等,后来发现,有些蜗牛爬出来了,于是孩子们想到了要给蜗牛安家,以及怎样饲养蜗牛。我们试图让幼儿通过自主的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蜗牛为什么会爬出来?早上先入园的孩子在饲养角地上,桌上发现了蜗牛,从而引发下面的讨论:特:“老师,快来看,蜗牛爬出来了。”申:“小金鱼缸里的蜗牛没有爬出来啊。”笑:“那我们都把蜗牛放在有盖子的.地方吧,这样它就跑不出来了。”

  (二)喂养蜗牛蜗牛的家建好了,接着孩子们就把自己的早餐:包子、蛋糕等喂给蜗牛。发现蜗牛不喜欢吃,那可怎么办呢?雨:“这些蜗牛不喜欢吃,要摘一些嫩树叶才行。”诸:“我看还需要从家里带点青菜比较好。”刘:“那蜗牛很饿怎么办?” 陈:“那我到厨房里拿一些青菜、萝卜来,先喂它吃点吧,要不它就要饿死的。”(三)清洗蜗牛蜗牛饲养好几天了,孩子们发现蜗牛的家越来越脏了。李:“老师,蜗牛太臭了,怎么办啊?”王:“蜗牛吃得太多了,拉了很多小便和大便,所以很臭。”舒:“我去给它洗个澡。”特:“光给蜗牛洗澡还不行,还应该给它的家洗一洗。” 蜗牛有了舒适的家,从此,幼儿每天早上来园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蜗牛洗澡,然后便长时间的观察蜗牛的行动。 评析:《新纲要》在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情感和态度是幼儿发展的最重要的方面,因为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饲养的过程中,幼儿自主的探索、发现问题,从而解决,给蜗牛找了一个适合它生活的家。从中不仅获得许多相关的信息和经验,更宝贵的是滋长了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当蜗牛不喜欢吃这些食物时会发愁:“那蜗牛很饿怎么呀”,怕蜗牛脏,就给它“洗澡”,为了保持让蜗牛干净,每天早上来园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蜗牛洗澡。在幼儿和蜗牛之间,幼儿对它的关心、爱护、善待和帮助,形成一种温馨的心理环境,也是幼儿能持续并且主动精心饲养蜗牛的内在动力,从它律阶段跨跃到了自律阶段。

  活动三:蜗牛的秘密

  (一)对蜗牛的问题疑惑设计思路: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观察,孩子们对蜗牛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想知道更多的有关蜗牛的秘密。毛:蜗牛为什么没有脚爬得慢?蛇也没有脚却爬得那么快?琴:我觉得有脚,但长什么地方?黄:蜗牛在哪里生出来的?为什么在爬的时候会有一条白色的线?方:蜗牛触角有什么用?它上面有眼睛吗?有嘴、鼻子吗?是什么样子的?池:为什么蜗牛还没有钻出来,它的壳先动?为什么大、小蜗牛的壳不同?大蜗牛的壳是尖的,小蜗牛的壳是扁的?叶:为什么蜗牛喜欢生活在壳里?还喜欢藏在潮湿的草里。佑:为什么蜗牛能粘在树上,是不是腹部有吸铁石,还是有吸盘?慧:小蜗牛在妈妈的肚子里什么样的?它有壳吗?林:我觉得它在妈妈肚子里没有壳的,蜗牛是怎样脱壳的?评析:这是探索蜗牛前的一次谈话,想了解孩子到底想知道蜗牛的哪些问题,孩子们的提问,和积极的探索欲,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各种各样的问题,说明他们对蜗牛的认识在逐渐深入,从利用感官了解蜗牛——分析蜗牛和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不是腹部有吸铁石”、“为什么会有白线”,并和蛇比较走路的快慢等等。

  (二)观察蜗牛(孩子们抓来蜗牛以后,都迫不及待地围住蜗牛,在仔细的观察。)池:“蜗牛的壳动了一下,可是它的身体还没有出来。”颜:“你们不要碰它,要不然它就不敢出来了。”杰:“它的触角出来了,我碰它,它就缩回去了。”毛:“哎呀,老师,蜗牛流口水了。”林:“不对,那是它的鼻涕。”肖:“你们都说不对,我妈妈说那是沾液,它是用来做门的。”方:“它有四个触角,两个长的,两个短的。”林:“看,蜗牛开始走路了,它的触角在不停的动。”晨:“它好像蛇一样在走路。”林:“还像船。”琪:“它爬在我手上感觉凉凉的。”梁:“我也来试试。”成:“它走过的地方有湿湿的印子,你快来看啊?”扬:“老师,我在喂它吃叶子,你快来看啊?”(她的叫声,引起了孩子对蜗牛食物的兴趣,有的孩子用树叶来喂它,有的用菜叶来喂它,一个孩子说明天要拿红萝卜来喂它,另一个孩子说蜗牛没有牙齿的,它咬不动红萝卜。) 师:“那我们明天就试试吧。”

  (三)胡萝卜上奇怪的洞观察与探索:星期六早上,小朋友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带来的已切开的胡萝卜放在装有蜗牛的透明罐,星期一早上,孩子们都围到饲养角,结果发现小胡萝卜片不见了,而大胡萝片上有许多洞,洞是怎么来的呢?他们议论纷纷:一幼儿说:“因为蜗牛爬的时候是螺旋型,所以吃东西时也转着圈吃,胡萝卜上就会有洞了。”正在这时,有个小朋友发现一只小蜗牛正往胡萝卜的洞里钻,她大声叫起:“你们快来看啊,小蜗牛在洞里吃胡萝卜啦!”其他的小朋友都围拢过来,一个小朋友说:“胡萝卜这么硬,它肯定有牙齿的。”“对,妈妈说查过资料了,蜗牛的牙齿是长在舌头上的,有一万多颗牙齿呢。”

  (四)蜗牛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设计思路:孩子们在喂养蜗牛的过程中,经常发生这样的争执,蜗牛到底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敌人,于是我及时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孩子们探讨蜗牛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特:“我发现蜗牛喜欢吃菜叶,还喜欢吃豆角。”林:“蜗牛喜欢吃胡萝卜,还有黄瓜。”王:“那些都是蔬菜,蜗牛喜欢吃蔬菜。”肖:“对了,蜗牛喜欢吃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蔬菜,是害虫。”欣:“蜗牛是害虫,专吃树叶。”张:“蜗牛随便大便,污染环境。”岳:“蜗牛专吃植物的叶子,植物就没有办法给我们制造氧气,我们就没办法呼吸了,它是害虫。”黄:“鸭子就喜欢吃蜗牛,我妈妈小时候养过鸭子,就去抓蜗牛,把蜗牛的壳打烂喂鸭子吃,蜗牛的营养很高,鸭子吃了就长得很快,就会下蛋了。”毛:“书上说蜗牛的蛋白质很高,吃了营养好,还不会长胖的哦!”张:“我还要告诉你们,爸爸说蜗牛可以用来做洗发水,还可以用来做沐浴露,用它洗澡,皮肤会很好,就像我一样,白白的。”翔:“蜗牛还是很有名的菜,胖的人不管吃多少,都不会再长胖的哦。”评析:幼儿通过观察、感知、思考、交流,进行探索和发现。并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观察、探索蜗牛,在解决了问题的基础上,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在发现——解决——发现——解决的循环中,幼儿对蜗牛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思维活动非常活跃,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逐渐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信心等都有较大的提高。由于幼儿已经从不同的渠道知道了很多有关蜗牛的知识,所以,在活动中,他们滔滔不绝地将自己获取到的蜗牛的知识与同伴交流、分享,并从中体验解决问题带来的快乐。在这里,教师是支持者、引导者,不断根据幼儿的反应作出调整、修订,使后一活动是前一活动的发展,而幼儿的认识和发展是一种自然的发展。

  活动四:主题墙布置——蜗牛乐园

  设计思路:在把蜗牛放回大自然后,大家非常想念蜗牛,常常有孩子问:“不知道蜗牛过得好不好”?“不知道它们爬到哪里去了”?“不知道它们会不会饿”?“它们会不会冷哦”?如何来纪念蜗牛?孩子们各抒己见,争先恐后地献计献策,最后决定,布置一个《蜗牛乐园》。林:“我们可以用报纸做蜗牛的壳。”方:“我们还可以用水彩笔和油画棒来画蜗牛。”林:“我用橡皮泥捏蜗牛。”毛:“我用皱纹纸搓成一条条再把它卷起来,不就成了蜗牛的壳了吗?”李:“蜗牛喜欢生活在草地里,我们给它们画些小草吧。”扬:“还要画一些泥土,因为它喜欢潮湿的地方。”特:“我们还要给它画些树叶,这是它喜欢吃的。”小:“蜗牛喜欢爬高,我们给它做个滑滑梯吧。”高:“我们再给蜗牛做个小房子,这样它就不冷了。”毛:“蜗牛身上不是有壳吗,它冷了就会缩到壳里去的,不用做房子。”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把主题墙布置好之后,小朋友提出要给主题墙取个好听的名字,孩子们纷纷议论,最后讨论决定取名为——蜗牛乐园。

  评析:主题墙的创设过程中,其实也是总结和反思的过程、交流和共享的过程,也是结合新知识、新理解、新能力的展示过程。从主题墙的构思、设计、制作,到最后的命名,都需要运用幼儿已往的知识经验以及新的知识、新的能力来进行。幼儿在宽松和谐环境中,表现出越来越多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尝试,更学会了珍惜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成果,学会了分享。

  ※家长助教:设计思路:在每一次的主题探索活动中,家长都非常支持,都能主动地帮助我们收集有关资料,积极参与亲子活动,并为我们的工作提出很多建议,使我们家园合作更密切,师生互动也更自然、顺畅。

  评析:在整个的观察探索活动中,通过有专业知识的家长生动有趣的讲解,孩子们对蜗牛的了解更加清晰,同时也加深了家长与我们的沟通,提高了本次活动的成效。

  ※主题活动小结与反思:主题活动的探索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让孩子谈自己印象中的蜗牛,第二阶段饲养蜗牛,第三阶段探索蜗牛的秘密,第四阶段主题墙——蜗牛乐园。整个活动的进行,都是围绕着孩子发现、关注的问题层层展开,步步深入,鼓励孩子大胆尝试,勇于表达,激发了孩子的探索热情,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体验到了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显著的发展和提高。语言表达方面:能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并且能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讨论,同时也学会了倾听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动手操作方面:在主题墙或是区角的创设中,孩子们都能开动脑筋,出谋划策,积极参与,并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出各种各样的蜗牛,充分调动了他们参与的热情和想象、创造的能力。

  解决问题方面:孩子们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他们好奇地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欲望,并在实践活动中通过探索、尝试并加以验证。沟通合作方面:在主题探索活动中,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宽松、和谐、平等支持的良好氛围,形成了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家园互动,孩子们的沟通、合作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我们试图构建科学教育的新模式。首先要从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着手,尤其强调以下三个方面:

  (1)注重有益于幼儿终身发展的价值。

  (2)注重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注重并优先考虑幼儿的情感态度、幼儿探索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比知识的多少更重要。(注:刘占兰的《幼儿科学教育》)。其次要进行幼儿科学教育的组织策略的改革。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的时候,心里要装着孩子,要知道孩子喜欢探索什么、能探索什么、怎么探索,科学教育必须以幼儿主动探索和学习为根本,为孩子创造探索的环境和机会,让幼儿完全从被动学习中走出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同时对教师的要求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实施者而是生成者和创造者、建构者。在类似《蜗牛》这样的活动,不但需要教师较全面地了解掌握有关蜗牛的一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较高的教学技能,尤其是良好的“引导”技巧,在幼儿的自主活动过程中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江苏教育出版社 冯小霞 《幼儿园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志明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凤玲 《学前心理学》 中国审计出版社 江苏幼儿教育自学考试教材编写组 《幼儿园教育活动与研究》 苏州大学出版社 饶 晓 莱

【大班主题系列活动策划】相关文章:

茶道主题系列活动策划方案05-20

主题520活动系列的策划方案06-08

谈少先队主题系列教育活动策划06-14

三走主题系列活动策划04-27

幼儿大班《关于风筝的系列活动》主题教案10-16

幼儿园大班美术系列活动策划06-14

系列主题活动:舞龙09-09

主题班会系列策划方案04-14

三走主题系列活动策划书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