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不认真怎么办?家长必看!

时间:2022-09-03 12:25:14 瑞文头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孩子做事不认真怎么办?家长必看!

  有很多的父母反映,自己的孩子总是做事情不认真,平时的时候总是丢三落四的,怎么说都是改不了。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孩子做事不认真怎么办?家长必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孩子做事不认真怎么办?家长必看!

  其实孩子为什么做事会不认真呢?其中的原因有可能是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导致,也有可能是孩子对这些事情没有兴趣,或者是家长从小就没有给孩子养成做事认真的好习惯。

  我们要知道,做事马马虎虎的习惯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会有着严重的制约。如果家长们发现孩子有做事不认真的倾向,一定要及时引导孩子纠正这种行为。那么孩子做事不认真,家长要怎么办呢?今天笔者就来说一说!

  家长要做个好榜样

  为什么笔者要把这一观点放在最前面来说呢?因为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的一些行为总是会影响自己的孩子的。

  很多家长由于要给孩子好的生活环境,所以总是忙于工作,平时家里的事情是很少做的。比如说,当下班回家的时候,就把鞋子乱放、衣服乱挂等等,也不收拾好。孩子看到了父母的这些行为,自己也是会跟着做的,所以就养成了孩子随手乱放的习惯。

  所以在生活中,即使自己是再忙,也要收拾好自己的家庭,给孩子养成一个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偶尔让孩子尝尝苦头

  很多家长总是抱怨自己的孩子做事不认真,总是想要改掉孩子的这种毛病,但是效果老是不佳,导致孩子的毛病越来越多。

  其实,我们要想改掉孩子做事不认真的毛病,我们有时候是可以通过让孩子吃一些苦头来让孩子改正的。比如说,当孩子老是忘记把作业带回家里做的时候,已经很多次都这样了,这时候家长就不要管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尝一尝被老师批评的滋味。

  其实很多时候如果孩子在尝到了由于自己做事不认真导致的后果,那么孩子肯定是会有所收敛的。

  做个小提示板

  孩子做事不认真,最主要是体现在孩子经常在做事情的丢三落四的,不是忘记了那一件事情,就是忘记了另一件事情,或者是当一件事情做到一半的时候,就也会忘了。

  这时候家长就可以做一个小提示板了,就像是备忘录一样,让孩子写好他当天要做的时候,放在了孩子容易看到的地方,这样孩子经过的时候,看到了就会再一次提醒自己。

  这样是非常有利于孩子快速来做自己的事情,减少自己做事不认真的行为。

  孩子的事情要有规律

  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每一次都是比较有规律的话,那么就很容易就形成了一种做事的固定模式,这样循环往复。

  比如说,在生活中,当孩子起床的时候,一定要每天都让孩子这样做,就是刷完牙的时候,就要先喝一杯水,然后整理好自己的书包,最后才吃早餐。这样的话就会在孩子的心中形成了一种行为模式,孩子就不会容易忘记了。

  要知道,有规律的生活方式是很容易就让一个人的生活有规律起来,就会让孩子减少做事不认真的现象的。

  做个“懒爸爸、懒妈妈”

  现如今的很多由于是独生子女,父母都是非常宠爱他们的,他们都是家里的宝贝。所以很多时候,他们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什么事情父母都为他们安排好了。

  这样时间久了的话,就很容易养成孩子依赖的心理,导致孩子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习惯性的让自己的父母来解决,或者是当自己的做事情做到一半的时候,自己没有兴趣了就会停止,让自己的妈妈爸爸完成。

  所以在生活中,父母一定要适当放手让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动手来完成自己的事情,这样下去,才会培养起孩子做事认真的好习惯的。

  结束语:

  爸妈们要明白这样的一个道理,不认真做事、丢三落四的坏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于后天原因造成的。

  做事不认真的孩子,其实他们的依赖性都很强,独立性差。因此在对待孩子的这一个问题上,家长不应该采取一味批评、惩罚的方式,而是可以通过科学、针对性的训练来解决孩子的毛病。

  当孩子逐渐改掉做事不认真的毛病,那么孩子是会更加有自信的,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扩展资料: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1、给孩子单一的选择

  成长路上,兴趣广泛并不是好事,尤其是童年时期。父母要记得,很多选择不如唯一,这样更容易养成专注的好习惯。试想一下,眼前有很多种类繁多又新奇的玩具,孩子每样都喜欢,都想去尝试,那么他自然不知道如何选择。到了最后,肯定也没有找到最心仪的那一个,自然也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

  不如从一开始,就给孩子唯一的选择,这样也省去了挑选的麻烦。当孩子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个玩具上,那他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摸索和研究,必定会了解这个玩具的构造。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同时又提高了他的专注力,完全是一举多得。

  2、不以“爱”的名义打扰

  不管怎样,都不要在孩子做事时,轻易的去打扰他。对于新奇的东西,孩子总是怀着很强烈的好奇心,想要去探索和挖掘。就拿“蚂蚁搬家”来说吧,在路边看到小蚂蚁搬送食物,在好奇心的趋势下,孩子肯定想要蹲下来一探究竟。但是家长觉得,这个动作可能会弄脏衣服,或者晒伤,于是打断孩子继续探索的行为。

  殊不知,家长自以为是的关爱,正在磨灭孩子的好奇心。之所以会专注,是因为足够喜欢,而好奇心就是最好的支撑。若是孩子的好奇心一点点消失,那么他对很多事情都不感兴趣,自然也不愿用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孩子的专注力,就是在父母的打扰中,慢慢消失不见的。

  3、任务分解

  家长可以试着帮助孩子把任务分解,这样方便完成。就拿写作业来说,他可能无法全神贯注的完成,不如将作业分科完成。规划时间,先从简单的学科开始,接下来再攻克难的学科或者题目。尤其是对于低龄的孩子来说,很多事情都无法一次性完成,所以将任务分解是不错的选择。

  但是家长不要心急,凡事都有一个过渡期,想让孩子养成专注的习惯,家长就得多一点耐心。规划好的事情,尽量不要向孩子妥协,要不然难以养成习惯。

  4、养成阅读的习惯

  从小开始,就要帮助孩子爱上阅读,并且养成习惯。因为他们在认真阅读的时候,一定是全神贯注特别用心的,很少会被外界的纷争打扰。如何才能让孩子爱上阅读呢?家长要身体力行的去影响他们,闲暇时间,父母抱着喜欢的书阅读,孩子也会见样学样。

  爱上阅读之后,家长会发现好处颇多,尤其是孩子在学习时,明显可以抵御外界的诱惑。另外,阅读还能开拓孩子的眼界,让他积累更多的知识,对于日后的写作文很有帮助。至于阅读的书籍,家长要给孩子选择权,让他自行挑选喜欢的类型,这样更容易爱上阅读。

  孩子几岁培养自我控制力最好

  在孩子三岁之前,心智还没有成熟的他们还是非常依赖父母的。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的是大人的陪伴与关爱。所以在这个时候想要孩子能够有这样的意识,是不现实的。

  在孩子在长大一点,他们的行为意识慢慢的受到了启蒙。这个时候孩子也能够有自我管理的趋势。他们大多数都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有着足够的能力,来获得大人的称赞和表扬。

  这个时候的孩子也开始知道了什么是规则,并且服从管教。所以,家长一般可以在孩子三岁之后,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但是这种意识却是不怎么好培养的。

  家长不能够操之过急,逐渐的深入,才能够真正的培养出来一个好的品格。就像自律意识,往往得需要很多年才能够真正的存在于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上,变成自己的习惯。

  也就是说,孩子在小的时候,培养的成功率是最高的,从孩子还懵懂的时期慢慢的有了自己的意识,家长就能够在这个时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去往这方面开始改变。从小培养孩子这种好的意识在孩子长大之后受益匪浅。

  其次,家长如果每天都性子很急,做事情利落干净的话,家长会影响到孩子,也会变得急躁,从而让原本计划中或者慢条斯理的事情变得浮躁起来。

  如果家长自己都不能够做到心平气和的做事情,那么要求孩子能够做到比自己更好,那就很容易让孩子感到烦躁。并且,如果孩子做不到的话,或者是家长想要缓解这种情绪,反而会让孩子感到不舒服。

  很多家长在心急的时候会对孩子说出一些比较消极的评价,在孩子听了之后却会对这种评价感到很难过,并且还会对对自己产生不自信的感觉,怀疑自己做不好。于是,孩子在这方面就会形成一个死循环。

  家长应该怎么帮助孩子提高能力

  规矩是能够约束一个人的最好方法。不论在哪里,我们都是要遵守规矩的。那么在家里也是一样的,家长可以制定一些规矩,家庭成员都必须要遵守。

  对于孩子来讲,他们天性就比较的自由散漫。没有人是生下来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的。所以,想让孩子变得自律首先就要在家里严格的遵守家规。

  很多孩子在小的时候都比较的任性,管束不住自己。在一些诱惑力大的方面都需要父母的推动。那么父母可以在这些事情上面都规定一些条例,比如说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吃零食吃糖每周有几次。

  如果超过了,就不能够再执行。但是孩子小的时候都很难管教,如果孩子不服从的话,家长也不要心软,一定要坚持下去,才能让孩子知道自己需要遵守规矩。

  通过制定一些比较适合孩子各个阶段和年龄的规矩,也能够让孩子知道,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能够随着他的心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每个人的举止都是在一定的规矩之内的。

  在培养这种自律态度的时候,很多孩子也会偷懒,本来应该今天完成的事情,却一拖再拖,总是能够找出很多的借口。所以,家长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也需要用一定的奖惩制度,来吸引孩子合理的安排时间,减少拖延的行为。

  父母可以制定一个计划表,在孩子在规定的计划内完成一件事情之后,就给予相应的奖励,并且告诉孩子只要完成了这个计划表中的所有事情。

  那么剩下的时间就属于自己了。这样,孩子在心理就萌生出了一种主动的性质,不再被家长推着走。